在滨江的亲水平台观景区,如果增设一条坡道,就能让残障人士获得更好的滨江视野。绿荫下的长条座椅旁边,如果补充几个轮椅停放位,就能让坐轮椅的市民和普通游客一起休憩乘凉。
轮椅无法登上亲水平台。
日前,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将建设从怀德路至明华糖厂共1.2公里的示范段,并计划于10月底前完成示范段的盲文标识牌、轮椅位标识、公共厕所无障碍改造、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电瓶车购置等硬件建设。
打造无障碍的滨江,不仅是规划几条无障碍通道,增设一些盲文标识。杨浦滨江推动无障碍贯通,不局限于消除物理障碍,更是让所有人都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生活。
无障碍设施,不只满足残障者的需求
当前的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还存在哪些问题亟待改进?杨浦滨江充分听取了听障、视障、肢残等特殊人群的实际需求。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滨江唯一能发声的是‘请戴好口罩’。”启动会上,来自上海盲人协会的专家说。“滨江的场馆之间距离比较远,党群服务中心在不起眼的位置,盲人很难找到。希望滨江公共空间设置和研发语音系统,加装屏幕朗读软件。”
滨江步道上增设指示牌。
“滨江的指示牌不多,因为言语沟通困难,聋人朋友连厕所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聋人协会的代表提出,“因为听力的缺失,我们聋人对于周围环境的反应是不灵敏的,尤其对于完全没有听力的朋友来说,可视化是他们唯一获得信息的途径。希望在杨浦滨江沿岸有更多标志牌或导引牌,让我们知道前面是什么厂旧址,附近是什么路,公共厕所在哪个方向……”
卫生间增设轮椅坡道。
肢体残疾人协会的专家提出全人群服务的概念:“一个空间可以兼顾多种人群的需求,而不单单只是满足残障人群的需求。”坡道同样可以让推婴儿车来游玩的家庭,或是用轮椅出行的老人使用。“杨浦滨江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只是满足残障者的需求,而应该服务于全人群,携带大件行李、使用婴儿车、短期受伤、听力、视力退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同样是这些设施的使用者。”
路面平整过渡改造。
这些建议和愿望,都将逐步在杨浦滨江实现。通过调研,杨浦滨江初步形成了面向不同人群的改造重点,比如为方便听障人士而设的“可视化”标识系统,面向视障人士研发语音系统,为肢残人士建立连贯的无障碍路线。
无障碍示范区分段图。
建设方案将分步实施。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分为“1.2公里示范段”、“5.5公里一期建成段”和“15.5公里完整段”三个阶段逐步实现。其中最先落地的示范段从怀德路延伸到明华糖厂段,全长1.2公里。
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试点,杨浦滨江还编制完成了“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设计导则,将为黄浦江两岸推进无障碍贯通积累经验。
场景化改造,在细微处见真章
最近,杨树浦咖啡馆、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渔人码头的公共厕所、杨树浦耐克驿站等公共设施出入口将实施无障碍通道改造,纱厂码头、丹东码头的无障碍路线中断处也将打通。
根据设计导则,杨浦滨江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点是以场景为基础来构建的。各类场景包括入口型场景、通道型场景,公共服务型场景、绕行场景和户外型场景等。
入口型场景改造。
在入口型场景中,滨江主通道上的重要公共建筑都将设置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主通道宽度不小于2米,并实现基本贯通。绿之丘入口处原位球形的桩位将变成可升降桩,随时可对乘坐轮椅的游客开放。丹东路码头离地面高差2米,不具备安装电梯条件,计划安装斜挂式无障碍升级平台,并结合智慧平台进行呼叫和管理。
绿之丘入口改造为。
蜿蜒的滨江岸线上有着大量的通道型场景。在水厂栈桥段,依当地地形结构有一段比较长的坡道,以往是孩子们骑滑板车上下的玩乐地,却给行动不便的市民造成危险。这是一个通道型场景和公共服务场景结合的场所,按照方案,除了计划在过长坡道上增设扶手,还将在平时游客用来休憩的长条木座椅旁边补充轮椅停放位标识,增设可供轮椅停靠的户外圆桌。
各种场景下的无障碍贯通规划图。
户外桌椅、饮水设施、自动售货机、垃圾桶、收银台、问询台等散落在无障碍主通道上的街道家具,都将增设“低位服务设施”。所谓“低位服务设施”有几个基本要求:设施上表面距地面高度应为70到85厘米,同时台面的下部留出容膝容脚空间,设施前留有轮椅回转空间。
圆桌和低位设施。
每一处设施都有细致入微的规定,比如进入公共建筑的主入口的轮椅坡道,横向坡度不能大于1:50,纵向深度不能大于1:12,长度超过9米时,每隔9米要设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在滨江无障碍主通道上,要100%设置无障碍卫生间,保证卫生间距离小于600米;无障碍休息座椅设置间距不小于150米;无障碍停车泊位间距不小于600米,距离滨江无障碍主通道距离不超过100米……
杨树浦咖啡馆门前将增设轮椅坡道。
除了硬件设施以外,杨浦滨江还将开发无障碍智慧服务指引。打开一个手机APP,各种智慧导览服务全覆盖,包括在滨江主要公共建筑、综合服务驿站、轮渡码头设施等重点节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系统、应急报警系统等智慧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导览电瓶车服务等,都能在手机上实现。
最近,杨浦滨江将重要景点介绍制作成盲文版或者有声版,与无障碍公用自助设备复合设置,免费供视障人士阅读。杨浦滨江还将开发一套可以服务于全人群的杨浦滨江语音导览系统,让所有来滨江的人都能享受智能化的导览服务。
传递公益文化,开设残障人生活体验馆
在此次示范段建设中,位于绿之丘北面,一个占地150平方米的空间将被建设成“杨浦滨江残疾人阳光综合服务中心”。
建成后其功能包括提供残疾车停放、轮椅拐杖等租借、电子展示、语音导览器租借、手语翻译服务、休息、无障碍卫生间、志愿者预约服务、休息交往等综合功能,成为滨江残疾人友好建设的核心节点。
无障碍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本身也是一座无障碍示范建筑。服务大厅位于建筑底层,服务中心的入口和室内空间都设置了方便乘轮椅者进入和使用的平坡、低位服务设施、无障碍引导标识,并配置一定数量的轮椅。中心实行滨江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反馈机制,随时接收来自人民的建议,从使用者的角度不断完善相关配套。
服务中心还将开设一个残障人生活体验馆,传递无障碍文化和公益精神。体验馆可定期开展残障人士文创作品展示、文创体验市集等展现残疾人风采的公益活动,同时组织残障人士适当参与滨江各类公共设施的服务活动,让他们出现在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一步,杨浦滨江将在5.5公里一期建成段形成“1主7辅”服务驿站系统,将阳光综合服务中心与7个党群服务站、码头等形成党群服务联动服务机制,在各站点复合增设无障碍服务功能。
滨江驿站复合设置无障碍服务功能。
通过设施完善、服务保障、公开活动等多种手段,杨浦滨江将形成一种“无差别”的滨江共享空间氛围。杨浦滨江还将联动周边社区和企业,组织公益活动、流动志愿者服务、陪伴服务等公益服务,逐步让关爱残障人士成为杨浦滨江的集体行动和市民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