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为一睹黄河风采,7月9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九曲黄河咆哮实践团来到了东阿县艾山黄河卡进行实地调研,对沿岸村民进行个案访谈。
通过与周边村民沟通我们了解到,艾山为泰山余脉,因满山艾草得名。这里古有大河渡口,过往客船常在此停靠,周边多寺庙。据传常有行人自带家乡艾草到此点燃为香,于是南北艾草落种混杂,生出艾山上的“九顶莲花艾”,此艾异于寻常艾:每枚叶片顶部分九叉,枝干壮硕,叶片碧绿,花开似莲花堆聚,香气扑鼻。而普通艾草叶片只分五叉或六叉。这小小的艾草能赶蚊祛病,百姓称此艾草为“神草”,叫艾山为“仙山”。
为更好了解当地的黄河文化发展历程,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实践团准备了调查问卷,发放给当地居民,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来加深对当地情况的了解。通过调查,成员们发现由于年龄、学历等差异,村民们对于黄河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后续发展情况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但是大部分村民对于黄河文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对日后如何宣传家乡,增强黄河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积极地提出了宝贵建议。
为了黄河的长治久安、岁岁安澜,一代又一代聊城河务人百折不挠,不畏艰险,与黄河水患博弈、斗争,齐心协力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让黄河生态环境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