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师:宋海霞 班主任:张鑫
人说我的家乡神池是个好去处,那这个小县城究竟好在哪里?它好在“黄尘迎春归,绿草盛夏来”,也好在“蓝天仲秋至,白羊入冬肥”。这里四季分明,民风淳朴,人才辈出。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了解家乡神池的历史名人。
来到神池县地方志研究室,终于看到了《神池县志》。县志分上下两册,历时五载编写,共计260万字。
当它呈现在我面前,我怀着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打开。啊!好多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神池人都闻所未闻的名人轶事呀!忽然,一张照片吸引了我。这位顶戴花翎身、身穿清朝朝服的人就是谷如墉。继续阅读县志,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谷如墉(1853-1916),字芙塘,神池县城关人,清末进士出身,先后担任过大清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山西大学首任校长(总监)、大清银行伦(今乌兰巴托)督办、山西省民政长(相当于省长)、省议会总监督、西省商会会长等职。清代著名诗人张瑞在《赠谷芙塘》中称赞道:“先生名如斗山,先生一出群情安;舌底莲花翻海起,胸中云梦接天宽。”据考证,谷家的远祖为春秋时齐国的姜氏,齐桓公会诸侯于夹谷,命令部下留守,以地名为姓,称为谷姓。明洪武初实行大移民,以窄乡之民迁移到宽乡,谷家被迁移到山西省崞县,后因来神池经商而定居神池县温岭乡山后村。
县志记载,谷如墉在光绪二十年赴京赶考,经保和殿殿试,光绪帝亲赐进士出身,授官户部主事。原来我的家乡在清朝就出过国家级官员呀。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继续翻阅县志。
浏览下去我才知道,现在的山西大学就是谷老先生创办的!1903年,英国人李提摩太利用所谓山西“教案”赔款50万两白银,伙同山西巡抚岑春煊创办山西大学堂。从此,山西首次有了大学堂(即今山西大学)。山西大学堂分为东斋和西斋,东斋以学中文为主,西斋以学英语等为主,西斋由英国人李提摩太负责,而谷如塘被聘任为山西大学堂监督,总管中西两斋事务,成为山西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和创始人之一。谷如墉还亲自讲课,兼任国文教师,人称“走并门而角艺,压千百之儒冠。”主讲《战国策》,“讲王霸之大略,借余论于申韩。”神池有这样的人才,我的自豪感真是溢于言表啊!
这是山西大学堂中斋第一届毕业留念。前排左十就是谷如墉,当时山西大学堂的总监。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谷如墉任大清银行库伦(今乌兰巴托)督办。在任数年,“处膏脂而不润”“载清风而还”,旋加四品衔,光绪帝命其为“钦差大臣”,充陕西监理财政官,奠定了神池县城继官家经商致富的后起之秀谷家的“世家”基础。在当时的神池,谷家的“时和”钱庄、“享义合”粮店、“天德当”典当铺、“忠信长”杂货铺一一出现于县城街头,成为商界的有力支柱。同时他大兴土木,修建了谷家大院,大院为田字形,几乎占据了东二道街整一条街。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任命谷如墉为山西省民政长(主管全省行政事务),兼省议会全省选举总监。民国初,山西渠本翘等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做法,为了维护商界各自的利益,由各商号会员组成山西省商会,推选谷如墉为山西省商会会长。
下午,我们到谷如墉的祖籍所在地山后村参观。
如今的山后村,风景格外宜人,村民很是勤劳。
进村后,小山羊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可爱极了!
村里的人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非常热情。一番询问过后我才知道他就是谷如墉的后代,这位大伯口中的先辈谷如墉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也非常令人感动。
我们又随谷先生来到谷如墉旧址,一位老者给我讲述这里曾经的辉煌,看着院子里遗留的一砖一瓦,似乎一百多年前那座宏伟的、令人向往的四合院在我面前呈现。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在这璀璨的历史银河中,在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涌现了大批的杰出人物。他们既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名人,让我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独特热爱,多了一份对家乡新的认识。
家乡名人引领我进步,家乡名人激励我成长。我要沿着家乡名人的足迹,奋勇前行,勇往直前,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学习!
图文:347班 周昱含
来源: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