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在诸暨苎萝山被选中后,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学习礼仪,经过三年“培训”,由越国献送给吴国。她的入吴路径是从绍兴经临浦、德清、桐乡、嘉兴、湖州、吴县,直抵吴国都城苏州。后人为追念西施,凡其沿途所经之处,大都留有古迹,其中以诸暨的苎萝山、浣纱溪、浣纱石、西施滩、西施门、西施坊、范蠡岩、陶朱山,绍兴的西施里、西施山、容山,萧山的西施庙,德清的西施塘,嘉兴的月波楼、妆台,苏州的灵岩山、西施庙、西施洞、馆娃宫、响屟廊、采香径及无锡的蠡湖、蠡园等最为著名。
新华社资料图。游客在太湖内的蠡湖观赏落日景观。
梳理这些古迹,可以发现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诸暨境内的西施古迹最多,且多反映她成长、劳作、生活的场景。第二,诸暨以外的古迹多反映西施梳妆打扮,与她由浣纱女子变成宫中贵妃的身份转换有关。第三,即便是同样纪念西施的古迹,在不同地点的称呼和内涵皆不同。例如在诸暨称“浣纱庙”、“西子祠”、“西施殿”(直呼浣纱女和西施本名,显示出她在故乡的本来身份),在萧山便称“娘娘庙”了(西施的身份由“农家女”变成了王妃“娘娘”)。
诸暨的西施古迹众多,且有文献印证。南宋《嘉泰会稽志》不仅多有载录,还专门写明诸暨西施古迹产生的原因。《嘉泰会稽志》卷四在记载诸暨“西施坊”、“范邻坊”,萧山“招贤坊”、“清风坊”,新昌“康乐坊”之后,对此作了溯源:“凡此诸县坊曲所以得名,不能盖举,若诸暨之西施、范邻,萧山之招贤、清风,新昌之康乐,盖古迹尤著尔。”卷十七分析了诸暨苎布如此精致与西施浣纱的关系:“苎之精者,本出苎萝山(属诸暨),下有西子浣纱石,盖俗所谓苎纱者于此浣之,以故越苎最为得名……乐府因是有《白纻歌》词。今外诸邑,独暨阳尤能以苎为布,虽不逮旧,盖苎罗遗俗云。”卷十八点出了句践得到西施之处为诸暨巫里:“《越绝》云:‘句践徙群巫,出于一里。’《旧经》:‘云在诸暨县,句践得西施处。’”(编者注:“勾”是“句”的衍生字。用“勾践”贴合古意,避免误读;用“句践”沿袭传统,遵循古书。)
苏州的西施古迹多与西施沐浴、洗妆、操琴有关。如灵岩山,又名“石城山”,位于苏州木渎,因此地盛产灵芝石,故名。《吴越春秋》载:“阖闾城西有石城,去姑苏山十里,阖闾养越美人于此,亦名石城山。”灵岩山上有众多西施古迹,西北绝顶为琴台,传为西施操琴之所。琴台东为御花园,园中有吴王井、智积井、玩花池、玩月池等,相传西施在此临水照影,吴王替她理鬓戴花,因而吴王井又有“西施井”之名。再如香水溪,又名“脂粉塘”,在吴县(今苏州吴中)西二十七里,因西施沐浴、洗妆于此,脂粉染香溪水得名。《姑苏志》载:“在吴故宫中,俗云西施浴处,一云吴王宫人洗妆于此,故又呼脂粉塘。”西施入吴宫后,不改天然本性,深恋此水清澈可爱,常沐浴梳妆于此。
探幽怀胜,人同此心。古往今来,迁客骚人、学士名流纷纷前来寻觅西施芳踪,并且留下美好的文字,为西施古迹增光、添彩。
(原标题:西施古迹)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