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洪崖洞,我更喜欢交通茶馆多一点。
虽然二者都很网红,但时光的气息、时间的沉淀,市井生活与烟火气的交织,是“网红”这件外衣所难以遮掩的。
时光凝固,阳光透过屋顶打下来,整个喧闹而热烈的茶馆,好似把时光拉回到过去。
重庆是一座众所周知的山水之城,多少高楼大厦都掩盖不了山城地理所带来的独特人文。其中,就有一股茶味充满了被时间熏泡已久的时代情怀、文化气息。那就是位于重庆市黄桷坪4号的交通茶馆。
交通茶馆建于1987年,在这繁荣的花花世界里它称得上是“城市的老古董”。据那些仍习惯在这里喝茶、打牌的老人们说,这茶馆在他们年轻时什么样,现在也就什么样。
时间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墨痕,却保留了茶馆的特性。不由感慨:一座城市总有那么几个地方能留住时间,留住生活的惯性。
茶馆的外面是充满青春的满墙涂鸦绘画,那是一座包裹着茶馆的巨大建筑群,穿过闪耀灯带的入口,一道被时间磨圆了的门顿时教人感到恍惚,屋内的时间仿佛与外界隔绝,陈旧感扑面而来,我放佛是来到97年之前的重庆。
茶馆不大,老式木架结构,房梁参差不齐,灰黑的砖瓦、斑驳的墙体、暗淡的光线、被磨圆了四个角的方形木桌、长条木凳、青瓷盖碗、鸟笼,以及上世纪80年代特供的红色或者绿色热水瓶,甚至于挂在墙上已经破旧不能再用的方形木框电视……时间的沉淀顿时令周围一切变得静止。
走进茶馆内的一间小屋,几个老人正围坐打牌,手里拿着的是过去流行的“长条牌”,也叫川牌。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十分流行,相传是三国时期蜀中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面对我看不懂的川牌,面对他们悠闲自若的态度,繁华、矛盾与落寞都在茶客们揭开盖碗、茶香四溢的那一刻和解了。
墙上还挂着几幅油画,内容均为茶馆相关。在屋外的柱子上,还有一副人物肖像画,画底写着“茶馆呵护者油画家陈安健”。
此前,我对这位画家毫无听闻。但走进这里,也算是一种相识。陈安健老先生是以为地道的重庆人,出生于1959年。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就在这个茶馆里进行创作了。截止2018年,他所创造的,茶馆》系列已经进行了20年。
在这期间,有一段插曲,这个插曲不仅是交通茶馆的转折点,也是一座城市的生活印记。
2004年,交通茶馆濒临破产,业主单位想将其租给别人开网吧。陈安健得知后,自掏腰包将茶馆承包了下来,在竭力保存好茶馆原貌的同时,他也继续在茶馆中创作了大量画作,以其鲜活的色彩呈现出极富地域特色的老重庆生活。
如今,茶馆虽已交给别人经营,但他依旧每个月大约拿出1700多元支付茶馆的租金和维修费用,却不拿茶馆所盈利的一分钱。
可以说,交通茶馆能够保存至今,以时间的风貌保存至今,不得不说要感谢这位画家老先生。
交通茶馆在他的呵护下,延续了老重庆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在网络时代的洪流下,也成为了重庆的又一个网红打卡地。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拿着单反、背着画架来这里采风、拍照、创作。
若不是茶馆内的人大多是年轻的面孔,若不是耳畔的喧闹嘈杂过于热烈,我想,我可能还不会那么快从时光中抽离出来。当然,也源于我抵挡不住激动的心情。
今天的交通茶馆算得上是重庆的一个文化符号。慕名而来的游客、美院的学生、摄影爱好者,纷纷成为这里的茶客。10元一杯茶水,可无限续杯。喝到最后,你我喝的都不再是茶水,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了。
在这嘈杂的环境里,享受“气定神闲”的文化沉淀。就像那些老茶客们一样,清闲自在地喝茶、聊天、打牌、下棋。在他们眼里,茶馆不是网红,而是生活。一直贯穿着他们的日常,几十年如一日。
当然,在这儿拍照,无需顾忌,你我皆是画面中所定格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