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发布)
毋庸置疑,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但文旅行业的决策者、从业者,正逐渐适应“与疫共舞”的日子,一边防疫,一边发展。
特殊的“伴生式”发展背后,是充足的信心和正向的预期——从长期来看,我国进入消费升级阶段,旅游需求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疫情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文旅产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近日,记者在采访文旅行业时发现,众多市场主体正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从上到下的信心,让这个备受疫情影响的行业迸发出越来越蓬勃的活力。
高标准项目保障高质量发展
7月26日下午,关圣故里旅游景区游客中心项目技术负责人赵秉杰站在刺眼的阳光下,注视着不远处正在施工的一幢二层建筑。
建筑的主体已经全部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龙骨安装和内部装修。
“现在还同步安装各种线管,完了再进行吊顶、封板、刷涂料、地面处理,然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8月底前必须全面完工,这是硬任务。”赵秉杰说。
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将于9月在我市举办,关帝庙景区作为开幕式会场所在地,所有的项目建设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效果图
为了保证工期,工人们实施两班倒作业,加班到晚上12点属正常,有的甚至要昼夜连续施工。采访当天,在建筑面积不到6000平方米的工地上,就投入了200多名工人。
离其不远的是关圣文化广场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1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包括边上数个台阶之上的2300多平方米的演艺广场,地砖平展整洁,已经全部完工。广场西侧的“林荫大道”正在铺砖施工,边上有吊车移栽树木。
效果图
对于该项目负责人代金伟而言,广场最大的亮点是两侧分别建设的容量100立方米的生态蓄水池。“广场太大了,雨水的排水量也大,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减轻了排水管网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沉淀净化后浇灌绿植,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他说。
建设中的关公文化产业园项目
关公文化产业园项目今年新建的有6个,除了上述项目外,还有解州古城遗址修复展示项目,数字展示中心项目,生态旅游停车场及周边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以及解州关公街及周边道路景观提升改造项目。
运城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引萍说:“我们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聚焦全省旅发大会和关帝庙5A级景区创建,围绕景区周边环境整治,谋划并实施了9项工程。其中,今年6个为新建项目,还有3个为去年的续建项目。目前,所有项目都在按照序时进度紧张推进。”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今年,我市文旅领域共实施26个项目。其中,包括 关公文化产业园、临晋县衙二期环境整治工程建设项目等文物保护类项目6个,五老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一期)、龙门景区建设项目等景区景点类项目9个,涑水小镇项目、中信旅游集团涑水新区建设项目等基础设施提升类项目6个,圣王山庄旅游度假康养项目、夏都文旅新城项目等康养类项目5个。26个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0.86亿元,截至6月底,项目已按计划开工建设21个,累计完成投资10.53亿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另外,我市文旅部门还对2023年至2025年文旅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再谋划。截至6月底,经过汇总整理,全市文旅系统共谋划项目71个,总投资379亿元。
招引、落地、建设、投运,是项目建设的生命周期。一定程度上,招商引资决定着项目建设的数量和质量。
今年,围绕省市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发展的最新要求,市文旅局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文化旅游度假区、康养度假区、研学旅游区、乡村旅游区和文旅娱乐区等项目上,重新筛选、包装、谋划一批新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我市制订了《运城市文旅产业招商行动方案》《运城文旅项目招商册》,以建设“知名旅游强市”为目标,以推动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出十大重点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分别为:
文化旅游类4个,即关公文旅产业园项目,“再现风陵”系列项目,新绛古城5A级景区建设项目,“运城1958”盐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户外休闲类两个,即中条山“空中巴士”项目,五老峰5A级景区创建项目;休闲度假类两个,即盐湖康养度假区项目,中国黄河龙门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夜间经济类两个,即亲水万荣72坊项目,“黄河方舟”大禹渡非标民宿项目。
今年3月份,市文旅局组织5个全域旅游发展较快的县市,赴上海进行专题招商推介,现场签约8个项目。7月份,参加2022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重点推介5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同时,运城市博物馆与西宁市博物馆,运城市旅游协会与西宁市旅游协会,还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游客互送、展览交流、文创研发、人才培养、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而7月底举办的2022运城文旅产业招商推介大会,还将邀请百度ACG、亚洲数据、中青旅等全国文旅产业头部企业来我市实地考察洽谈。
高精度培育促进市场主体倍增
2021年11月21日,运城平常街正式开街运营。
作为第一批入驻平常街的市场主体,运城市盐湖区平常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半年多来,随着街区的发展不断成长——刚开始公司只开了一家餐厅,后来又建了一个假日酒店,紧接着又办了一个夜市。最近的一个项目,是7月1日营运的亲子游乐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亲子游乐场共分多层蹦床、白沙滩、戏水池3个区域。采访时天气尚热,水池里大人小孩很是热闹。
“因为疫情影响,公司投资也很谨慎,投一个后看着市场反响好才会再投第二个。能接连不断地上新项目,说明公司对街区发展很有信心。”公司副总经理、平常街项目负责人谢彬说,“目前我们已经在这里累计投资了1000万余元,实现了在平常街吃喝游玩住各种服务的立体布局。”
深受疫情影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而众多市场主体却逆流而上,以真金白银的投资表达着对市场和未来的信心。政府有关部门落实优惠政策全力纾企助困,也最大限度支撑着这份珍贵的信心。
今年以来,文旅部门推出一系列纾企措施、组织一系列文旅活动,帮助市场主体走出困境——
对运城市常住人口及在运工作学习、观光旅游人员发放价值200万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电子消费券,涵盖A级景区、书店、影院、旅行社、文创等市场主体;
针对晋陕豫三省居民推出100元1年内不限次数游玩运城24个主要景点的运城旅游年票优惠活动;
开通了盐湖中条旅游专线、盐湖至永济、盐湖至芮城3条全域旅游“城景通”线路,每日两班、每人票价10元,推动全市便民旅游圈建设;
另外,组织开展了运城市首届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驾游暨“沿着黄河游运城”活动和首届蒲剧艺术周等,后续还将举办2022池盐文化旅游周、“关公文化旅游月”等活动。
高质量的活动,不仅是文游行业引流的杀手锏,更是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和优化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手段。刚刚过去的纪念关公诞辰1862周年系列活动,就让平常街所有商户分享了一波“活动红利”。
山西平常街景区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强说:“7天的庙会,来这儿的游客及信众超过20万人,比平常要多得多。目前我们也正在筹备‘平常街消夏音乐季星光大道演唱会’和每天的常规性活动,通过活动拉升人气,这是我们带动景区、扶持商户的主要手段。”
疫情影响依然存在,主管部门的扶持和培育就更显诚意满满,且含金量十足——
梳理汇总了国家省市三级文旅纾困相关政策共12项,并将政策汇编发放给各县(市、区)文旅部门和重点文旅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和利用率;
列出扶持文旅企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文旅领域困难企业恢复发展;
暂退75家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1091万元,缓解旅行社的资金压力;
在采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时,取消星级、所有制等限制相关企业参与采购的门槛,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摸排全市14家文旅企业融资需求10.32亿元,组织参加全省文旅康养市场主体政银企对接会……
今年以来,全市文旅系统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靠前发力、务实给力,通过开展系列文旅惠民活动、梳理调研文旅市场诉求、推动纾困政策落地等方式,助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实现全市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倍增,促进我市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
截至6月底,我市文旅领域存续市场主体为5334家,比2021年年底的4090家增加了1244家,增幅为30.41%,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增长16%”的任务目标。其中,盐湖、平陆、稷山、永济注册数量增长很快;盐湖新增数量最多,达到507家;平陆新增123家,增幅高达118.27%,实现翻倍增长。
高水平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平陆县张店镇张郭村村民张鑫鑫,使用的手机号码是上海的。
她在上海一家电子厂上班多年。直到一个多月前,看到村里建设的乡里乡亲康养度假湾项目招工,她依然辞职回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这儿离家近嘛,既挣了钱又照顾了家,两不耽误。待遇嘛在这儿一个月连奖金能拿3000元左右,算纯落的话其实比上海还多。”她说,“在这里还轻松一些,一天上8小时班,在上海至少都得10个小时呢。”
该项目由平陆鸿盟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占地面积121亩,依托张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休闲康养、庭院休闲度假养生、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可容纳600余名固定高端康养老龄人员和2000余名流动人员入驻,实现营业收入1500万元,实现利税200万元,为张郭村及邻村提供150个就业岗位。
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投资1500万元,平整村民旧宅14个,21栋样板区主体已完工,8套精装完成,其余正在装修;蔬菜种植区、草坪绿化区正在建设。
虽然项目还在建设中,但张郭村的7名村民已经提前享受项目建设的红利,成为乡里乡亲康养度假湾第一批员工。除了一名保安外,还有5名村民像张鑫鑫一样,作为“庭院管家”,负责各个庭院的各项管理,为入驻客户的日常需求提供服务。“现在我们一个人管一个小院,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营运,但每天总有一二百人过来玩儿,拍照的、发视频的,非常热闹。”张鑫鑫说。
而张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景向林则想得更远。他站在项目工地上,语气坚定:“通过这个项目,可以把我们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翻过去!”
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注重盘点文化“家底”,提炼人文气质,探索文旅融合之道。通过各种优势资源和旅游业态的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让旅游不再是“到此一游”式的“打卡”,而成为一场深度的生命体验。
在此过程中,我市相关市场主体通过对优势资源的重新整合,实现了产业升级。
刚刚被评为3A级景区的山西格瑞特酒庄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葡萄种植、酿造、销售和科研、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庄园。公司目前正在打造集有机蔬菜和水果采摘、休闲垂钓、生态餐厅、特色窑洞、生态观光于一身的特色休闲旅游景点,以红酒为核心带动旅游业发展。同时,依靠旅游业促进红酒文化推广、助推产品销售,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山西建龙的钢铁文化创意园则主打工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该园依托山西建龙的生产基地,组合钢铁工业旅游资源与生态文化、地域文化等非工业旅游资源,规划了“印象工业4.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技术研发中心”“绿色建龙”“企业文化中心”“员工之家”“客户服务中心”“钢铁嘉年华”8个系列共31个特色旅游景点,实现了工业游览、文化体验与特色休闲的完美结合。
6月11日,百余辆越野车和摩托车从黄河流经运城的第一站——河津市黄河大梯子崖景区缓缓驶出,踏上了“沿着黄河游运城”的精彩旅途。
以此为标志,“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由完善基础设施走向多重红利回报。与此类似,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助推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和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工作,也因与旅游业的整合和融合,实现着更高发展层次的“化学反应”。
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低空+旅游”“文旅+康养”“文旅+会展”……产业发展的尽头是融合,当融合成为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只有不断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各种资源才能在碰撞和嫁接中,实现价值的增幅与体验的跃迁。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顺应消费升级的浩荡大势中,推动并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市打造知名旅游强市、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来源:运城日报(记者 陈永年)
编辑:张凯 周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