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年仅22岁的李菊藕嫁给了40岁的张佩纶,这场婚事轰动了整个京城,甚至是全国。
李菊藕是谁?
为什么会在全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因为他是李鸿章的爱女。
老夫少妻这种事在100多年前的封建时期,还是会有很多人带着难以理解的眼光去看待的,更何况女主角还是清朝名臣李鸿章的女儿,这就让更多的人感到不可思议。
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30年后,他们的子孙出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10个人里面有9个人都听过他的名字。
李鸿章挑女婿
很多人不理解李鸿章出乎意料的做法,但其实将爱女嫁给40岁的张佩纶,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的重大决定。
生下李菊藕的时候,李鸿章已经40多岁,算是老来得女,所以对待这个女儿是疼爱有加,含嘴里都怕会化了。
22岁嫁人,放如今都是正常的现象,甚至在大城市,都算嫁得比较早。
可在封建时期绝不是这样,22岁已经是大龄剩女。
李鸿章,晚清时期的朝中大臣,手握大权。普通人想要入赘李家,李鸿章肯定不会答应,但有点家世的豪门贵族也不敢提亲,怕落得一个攀附权贵的嫌疑。
所以,就在李鸿章“高不成低不就”的态度下,女儿李菊藕就熬成了大龄剩女。
李鸿章的心里没主意吗?倒也不是,多年在朝中摸爬滚打的他,倒是有个不错的合适人选,那就是张佩纶。
张佩纶是什么身份?
也是个官,但李鸿章当时挑中他的时候,却因为中法战争的失利,被夺职并流放到了张家口。
李鸿章为什么会挑一个在朝廷失势的人做女婿呢?
更有趣的是,当时张佩伦都40岁了,况且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才貌兼备、温柔娴淑。
李鸿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其实,只要了解了张佩纶的为人和经历,就能理解李鸿章的想法。
张佩纶失势
张佩纶这个人很有特点,从小就反应敏捷,几千字的文章一挥而就,在文学上具有很深的造诣。
但别看他是清朝大臣,那也是遇到了李鸿章后来的事。
在那之前,一直遭受着各个势力的排挤,主要还是和他的为人处事有很大关系,个性太过耿直,直到娶了李菊藕、入李鸿章幕之后,官运才开始有所好转。
1884年,因为中法争执刚起,张佩纶曾多次上奏,发表主战论调,在奏折中他是这么说道:
“强调中越唇齿相依,越亡,中国必受其害”。
张佩纶也不是逞匹夫之勇,虽然当时的西方列强在硬实力上确实胜过中国,但是他主战是有依据的。
首先,普法战争刚刚结束,法国失败后割地赔款,这个时候的国力相对衰弱,中国可以乘胜追击。
其次,主战场离中国较近,法国本土增援士兵到福建需要一个月,清军几天就到了,人数上也是中国占优。
最后,就是法国殖民越南时期,越南人早就受不了了,只要派人号召,就能响应当地的越南人。
说白了,其实就是添油加醋,从背后拉扯一下法国,陷他们于不义之中。
但这个事张佩纶还是想简单了,当时清廷给到的命令是:不能够先发制人。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等同于说是:“你先别动,让我准备就绪,咱们再开战!”
就这样给了法国一个时间差,打仗不就是要占得先机吗,最后只能坐视法国大量的军舰进入闽江。
马江之战,打到最后明显是法国人占优势,他们随即致电张佩纶12小时内投降,不过也不知道张佩纶是真的收到还是收到了假装不处理,仍旧在抵抗中,最后导致全军覆没。
战后,就给了朝廷中一些人趁机夺利的机会,并不是说这场战争张佩纶完全没有任何责任,但是想要在那样的环境背景下取得胜利,即便是在占得优势的情况下,也相当艰难。
1885年,朝廷下旨将张佩纶从严发往军台效力赎罪,遣戍察哈尔、察罕陀罗海、张家口等地。
老夫少妻,子孙名人
这个时候再说回李鸿章为什么要选张佩纶做女婿就很好理解了,以李鸿章当时的地位来看,其实并不需要过多地去攀附权贵,因为自身就有权贵,但他缺的就是像张佩纶这种赤胆忠心、正直勇敢的人。
更何况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要让对方更能对自己忠诚,事实也证明,在得到李鸿章的提携后,张佩纶始终铭记于心,这种事在朝廷上就不是一般的利益交换能得到的。
李菊藕嫁给张佩纶后,两个人虽然年龄相差快20岁,但是很谈得来。
张佩纶在他的《涧于日记》中也对自己的婚姻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以家酿与鞠耦小酌,月影清圆,花香摇曳,酒亦微醺矣。”
撇开国事,夫妻二人的生活是有滋有味。后来,李菊藕先后为张佩纶生下一儿一女,女孩名叫张茂渊,男孩名叫张志沂,张志沂正是近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父亲。
张爱玲也曾经在自己的小说里提到过祖父和祖母的感情,一度十分要好,两个人整天厮守在一起赌茶泼墨、吟诗作对,还一起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
由此可见这段不被外人看好的姻缘,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最后引用张爱玲的话来结束本文:
“每段感情开始的时候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结束时也有它结束的必然,也许爱并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