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云白山黛,美丽安然。如果用颜色来形容科右前旗的美,那一定是红、绿、蓝。因为,以这三色为基调的旅游业方兴未艾,更让前旗农牧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村依靠“红色旅游”成了游客打卡地。
70多岁的村民李凤玲每天一大早就忙着蒸玉米面窝头,这是村头几家饭店老板前一天晚上定下的。灶膛里的火生得旺,火光照亮了李凤玲满是汗水的脸。“如今,到咱们村里来旅游的人挺多,这个‘红军饭’是必尝的。”李凤玲高兴地说。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村是兴安盟农村第一党支部建立的地方,22年前,村“两委”就将“让兴安村美起来,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作为村庄发展目标。22年过去了,兴安村已成为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上的重要一环。
巴日嘎斯台乡的村民借旅游发展开起了农家乐,经营起商超、旅店、加油站等,还将稻田蟹、杂粮杂豆、蔬果等特色农产品打包出售,9个村屯的50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2000元至10000元不等。以兴安村为核心串联起来的一个个村庄,不断探索完善“人文+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年接待游客16.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年年增加。
夏季的乌兰毛都草原,绿如茵、牛羊壮。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宝音巴达拉胡,经营了一家“游牧人家旅游村”,每年五月到十月是他最忙碌的季节,每天平均要接待游客70余人。
一只“烤全羊”要耗费一个晚上加半天的时间,宝音巴达拉胡做的“烤全羊”得到游客们的夸奖。“咱得用最正宗的手艺挣钱呢,让游客吃了咱家的‘烤全羊’,明年还来!”宝音巴达拉胡很自豪。自从经营牧家乐,羊价提高了2.5倍,宝音巴达拉胡养殖的羊由原来的1000多只减少到目前的700余只,虽然数量少了,收入却不降反增。更重要的是,牧场得到了休养生息。周边很多牧民也都到宝音巴达拉胡这里取经,用生态“绿”换来致富“金”。
在科右前旗察尔森嘎查,前有水库,后有青山如黛、绿林蓊郁,村口的民宿每到夏季都会有游客到来,归湖而居、仰望星空,库区的“全鱼宴”更让游客爱上这里。
如今,“全鱼宴”早已转向文化全产业链,经营“回头鱼锅”的老板吕淑霞,每到“五一”“十一”旅游节日,日均收入近6万元。贯穿全镇的一条旅游线路,将历史、美景、美食串连起来,受到33个旅游社的青睐,团餐、团购、团游让全镇老百姓受益,全年旅游收入达5000万元。
“前旗旅游业发展其时已聚,一些旅游项目高位推动,不仅调优了产业结构,也从文化前旗、明星推介、直播带货、新业态等方面推介旅游。”科右前旗委书记孙书涛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充满信心。几年前,科右前旗还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大旗,虽然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却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科右前旗坚定不移走“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不断拓宽“两山”转换通道,金马鞍景区、海勒斯台沟民宿旅游、集体验与研学为一体的休闲村屯以及瓜果飘香的采摘园、生意红火的农家乐、牧家乐……“吃”有特色、“住”得舒适、“行”更便捷、“游”得顺畅、“购”有商品、“娱”有活动,该旗一二三产业实现无缝融合,逐渐发展起来的徒步旅游、森林康养等一系列“旅游+”项目,拓展出了体育旅游、休闲旅游、农牧业观光等旅游新业态,打开了“诗与远方”的“天路”。
留得住乡愁、聚得起人气、看得到未来的美丽乡村崛地而起,让农牧民在家门口端上了旅游“金饭碗”。(时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