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市让红色、文物、非遗文化“三化”实现“三起”
阳光讯(孙乐 马程 记者 郑玮)子长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黄土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为文化文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源泉,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子长市委宣传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强文物和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让“三化”(红色文化、文物文化、非遗文化),实现“三起”(活起来、快起来、火起来),推进子长市文化和非遗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保护:让文物和非遗文化源远流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目前,子长市非遗项目43项,其中国家级1项(子长唢呐),省级4项(子长煎饼、瓦窑堡的传说、子长刺绣和子长凉粉),市级9项,县级29项。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741处,3处国保(2处革命类,1处历史类,44处省保(38处革命类,6处历史类),23处市保(22处革命类,1处历史类),5处县保(1处革命类,4处历史类)。做好文物和非遗的保护,是子长市委宣传部义不容辞的责任。组织全市各文保单位开展了“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发放《文物保护法》《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延安市实施《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宣传册、折页、文物书籍等资料约2500余份,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让更多人更好的了解子长历史,了解子长丰富的文化资源,从而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今年3月份,开展了春季文物巡查工作,共巡查文物点80余处(次),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了各文物点的安全。
传承:让文物和非遗文化历久弥香
子长市委宣传部积极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传承,创新性的开展唢呐、道情、唢呐、剪纸等各类培训。全力探索红色文化进思政课、子长剪纸进手工课、子长秧歌进体育课、子长曲艺进音乐课、子长唢呐进兴趣课“五进”活动,引导学生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目前全市共成立了唢呐、秧歌、道情、曲艺、民间艺术等10个文化类协会、8个道情剧团。子长唢呐先后两次远赴英国和俄罗斯参加国际军乐节演出,2013年子长唢呐走进国家大剧院,受到国内外高度赞誉。今年1-6月,组织开展戏曲、唢呐、道情、说书、三才板等具有子长特色的非遗项目演出52场,丰富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也使子长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推广和宣传。
发展:让文物和非遗文化焕发生机
今年,子长市委宣传部精心组织了系列文化文艺活动,让文物和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截止今年7月中旬,全市共接待游客41.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47亿元。5月17日,子长市以“三创三送”纪念“5뜣”《讲话》发表8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定镇廖公桥村举行,文艺志愿者在该村开展了以送文艺、送政策、送文明“三送”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演出将子长非遗文化和文艺演出秀巧妙结合,碰撞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当天,在安定镇笔峰书院,同样有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天下安定》文学作品读书分享会如约而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延安市作协党组书记侯波和省市文学爱好者一起畅谈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感受,现场热烈而隆重,庄严而温情。7月14日,市委宣传部举行“红都子长宣传文化代言人”聘任仪式,张瑜、王重、王振宁、贺连善被聘为“红都子长宣传文化代言人”。红色题材院线电影《飞雪迎春》于2021年12月24日正式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陕北道情《一条棉被》成功入选2021年中国曲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作品展,成为陕西省两部入围作品之一。7月20日,子长市“发展高质量经济 乐享高品质生活”在在文昌山景区启动,子长市通过举办非遗文化展演展示活动,发展壮大夜经济,推动繁荣子长文化旅游事业,增加群众的收入。
编辑: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