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是个很会改造自然的国家,这个国家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围海造田、拦海大坝和人工淡水湖,以至于它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国土都位于海平面以下(据说有四分之一),为了改造海湾和农田还诞生了最负盛名的景观大风车!荷兰全国有12000多个风车,这些绿色环保的风车历史悠久,最远可以追溯到1229年,创造了荷兰独有的人与自然关系。
这些风车除了要给谷物加工、木头加工、经济作物加工、造纸业、纺织业提供动力之外,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起到抽水机的作用,这位荷兰这个国家的海拔太低了,又有很多围海造地产生的耕地,只有不断地抽水才能提防海潮的侵袭,此外荷兰还修建了大量海堤阻挡海水侵袭,可见活的并不容易。
荷兰原名为尼德兰,翻译过来就是低地国家的意思,平均海拔也就1米多,因此海水很容易侵入荷兰的腹地,所以很早之前的荷兰人就制作风车抽水,保障土地能被安全利用。当然了,也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这种模式,只有荷兰这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国家,有足够多且不怎么间断的风力可以满足风车抽水的需要。
随着人口增加,荷兰对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于是萌生了向大海索要土地的念头,不久后拦海大坝和人工淡水湖诞生了,但是荷兰境内没有高山和高原,也就没有土壤可以填海造陆,这就导致很多拦海围出来的田比海平面低得多,有些落差能达到6米,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的海拔是负4米,风车这种天然动力抽水机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
当然,水车做动力抽水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的荷兰有丰富的电力驱动抽水机,在欧盟内部电力可以自由买卖,着无疑大大方便了荷兰这个资源贫乏的小国家,风车沦为一种特有风景,不过荷兰的围海造地运动一直没有停止。
荷兰的做法是,先筑起32.5公里长的阿夫鲁戴克拦海大坝,将自己的内海“须德海”与北海隔开,再不断抽取须德海海域中的海水,同时也有淡水河流入被围拦的海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水交换以后,一个巨大的淡水湖就形成了,随后减少淡水的流入,同时整理浅滩变成陆地,最终达到扩大提底面积的目的。
截止到目前荷兰已经围海开垦出3大块土地,总面积超过2300平方公里,占其总面积的20%,这个工程的时间跨度非常大,甚至在二战期间也没有终止。光是建造阿夫鲁戴克拦海大坝就耗时年之久,所用的石料和土方全部来自进口,1932年这座大坝建成,5年后第一块圩田被开垦出来,36年后面积最大的圩田弗莱沃兰建成,原本计划在1975年建造的马克瓦尔圩田被取消,最终阿夫鲁戴克大坝为荷兰创造出23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三个圈内为新增的土地,但是东侧的两块海拔都在海面以下)
马克瓦尔圩田被取消的原因是为了保护环境,这就是荷兰的另一面,这个靠着殖民发家的富裕国家,原本没少干破坏生态的事,但在近代却极力主张保护环境,对全球大气的关注尤为突出,强烈主张减少碳排放,比如荷兰政府鼓励骑使用自行车出行,为此花费巨资修建自建自行车高速路。
荷兰建成了连接首都阿姆斯特丹和乌得勒支市、连接布雷达市和埃滕勒尔市等5条自行车高速,其中乌得勒支就是围海造田获得的新省份,其它计划建设中的自行车高速公路还有很多条,真正将自行车文化发挥到了极致,这得到了世界多个城市的效仿,比如厦门就建成了自行车专用通道,也算是荷兰的文化输出吧。
不过,荷兰的富裕与上述宏伟的造地工程没多少关系,那只能算是富裕起来的荷兰改善生活而已,荷兰是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其地理位置还有点像新加坡,打开地图就会发现,欧洲的很多大河都在荷兰入海,这就造就了它在航运交通上的重要地位,荷兰的鹿特丹港至今仍是欧洲第一大港,服务着德国、捷克等欧洲工业强国。
(荷兰
式欧亚贸易的重要交通节点)
历史上的荷兰是最早重视商业的国家,1588年摆脱宗主国西班牙控制建立七省联合共和国(反抗战争持续了80年之久),短短20多年后就成长为海上贸易超级大国,拥有的商船数量占据整个欧洲的3\4,荷兰人组建的荷属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大部分的海外贸易,后来的英属东印度公司就是在模仿它,并用了将近一个世纪才成功取而代之,但直到1942年荷兰仍控制着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荷属东印度,这是它财富的主要来源。
荷兰的成功不可复制,再也不会有小国称霸世界的现象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