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来人往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很少有人会留意到,与南京路垂直的一条名叫石潭弄的老弄堂里,坐落着一座整个南京东路沿线唯一活着的寺庙。它距离南京路不过百余米,却压根没受到热门景点南京路辐射出的任何“流量”。现在,可能只有老一辈上海人才听说过虹庙了;年轻人已经很少听说,人们也几乎遗忘了寺庙曾在上海红极一时的过往。
狭窄的石潭弄,也根本不像是会有寺庙藏身的地方。偏偏虹庙的大门就对着石潭弄,外墙被漆成了红色,竖着一块高高的写有“虹庙”的牌子,这块招牌的风格一点都不寺庙。虹庙的门面十分不起眼,只有大门一侧贴着的“保安司徒庙-黄浦区文物保护点”的牌子,诉说着此地的不同之处。
这是一座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庙,约有500年的历史。它有多个名字,每次改名,也伴随着寺庙命运的转折。虹庙最初名为矴沟庙,因为修建时庙宇附近只有一条叫矴沟的小河,彼时南京路还未筑路。到了清康熙年间佛寺住持把庙卖给了道士,成为道观,名字也变成了“保安司徒庙”。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还是更习惯根据外墙颜色来称呼这里为红庙;后来为了雅化,才改为虹庙。
鸦片战争后,南京路日益繁荣,当时门口正对南京路的虹庙也成了上海香火最盛的庙观之一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影响。当时的虹庙规模比现在大得多,有观音宝殿、星宿殿、关帝殿、城隍殿、猛将堂、土地堂等多座殿宇。据说里面的观世音灵验得出奇,每逢慈航诞辰日,更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还一度发生过踩踏事故。
从19世纪后半叶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去虹庙的有哈同妻子罗迦陵、杜月笙这样的达官显贵,更多的竟是青楼女子,于是虹庙成了老上海口中的“青楼女子专用庙”。这是因为虹庙所在的老闸区,是上海烟花柳巷最密集的区域。青楼女子们去往虹庙跪拜,希望能找到心灵依托,以求可以早日不再漂泊。后来,沪剧《庵堂相会》的故事发生背景也是虹庙,这让虹庙沾染的世俗气息也比其他寺观更多些,成为女性们追求个人幸福的首选祈福地。
WG时期,虹庙关闭,这一关就是漫长的50年,直到2014年才重新对外开放,已不复过去的规模。不过相对于实在低调的山门来说,内部空间依旧可以用别有洞天来形容。尤其是在南京路边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如此体量,已是十分不容易。据介绍,现在这里的身份是虹庙慈爱书院,是一处教育和展示场所。会定期举办一些讲座等活动,也欢迎游客过来捐赠一些自己闲置的图书。
进入虹庙后,里面非常安静。迎面而来的就是写《慈爱书院》的横匾,再往前走就是新中式风格的前殿。正面供奉财神爷,右手供奉玉皇大帝;庙祝说,这尊玉皇大帝还是虹庙的原物。玉皇大帝的对面,是坐南朝北的是大殿,同样也是原物;里面高大宽敞,木结构繁复,供奉着观音大士。西庑是慈爱书院的读书屋,内部摆放着不少道教书籍,有时候会是讲座活动的举办地。东庑供奉文昌帝君,平时会作为会议室使用。
庙里已禁止香火,仅供鲜花水果,但是内部还是摆放了蒲垫供人跪拜。每逢重要日子,依旧会有不少老人来虹庙门口的弄堂焚香参拜。更多时候,虹庙只有三两访客,这里的清静和南京路的喧闹俨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别有一番意趣。
目前,虹庙周围的老弄堂已开始征收,被围了起来;幸运的是,虹庙作为文物保护点会保留下来。曾经名声显赫的虹庙归于沉寂,香火旺盛的年代也一去不返;无论虹庙未来的发展定位如何,这里记录着南京路的兴衰起落,也早已融入城市历史的一部分,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496号
门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