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有关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推荐,文化和旅游部按程序组织综合评定,12家旅游景区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本篇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景区,聚焦5A级景区建设最新成果,突出其发掘地方特色、融合当地文化的创新做法,以飨读者。
安仁古镇景区:
“三文”创新融合 古镇换新颜
王雪娟
在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12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四川成都安仁古镇景区榜上有名。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安仁古镇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是中国博物馆学会命名的唯一的“中国博物馆小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仁浓缩了川西近代史的百年风云,行走其间,随处可见川西风格的明清古典建筑。安仁古镇景区由公馆老街、刘氏庄园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三大核心资源组成,景区现有全国最大的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老公馆群落27座、现代博物馆场馆63座、文保单位16处、藏品100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3655件,其现存文物的价值和规模、拥有博物馆的数量,在全国同类小镇中已是首屈一指。
▲ 安仁古镇景区(安仁古镇景区供图)
老街、古建,成都平原悠然自在的生活,配上音乐节和艺术展,让安仁古镇旅游景区成为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旅游热土。古镇里充满着新与旧的碰撞,焕发出无限生机。随着“穿上旗袍去安仁”“安仁FUN歌音乐节”和安仁双年展、安仁论坛、文化城镇博览会等活动的持续举办,安仁古镇的品质和旅游口碑不断提升,扩大了影响力,也实实在在地带来了旅游产业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接待游客605.8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453.33万元、旅游综合收入23.24亿元。
文化元素持续为安仁古镇景区的旅游赋能。近年来,当地先后引入了中国网络电影周、成都友城国际音乐节、华语青年作家奖等活动,积极承办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一带一路”世界旅游城市文化论坛等特色活动,打响了安仁古镇文旅名片。
古镇的“新”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还在于对文博、文旅、文创“三文”的融合创新,从顶层设计上升级了当地的文旅产品。据安仁古镇景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公馆老街区域本着“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完全可逆”的原则,完成了今时今日安仁演艺综合体、华公馆文博展示综合体、方知书房生活美学体验综合体、天福美院音乐文创综合体、非遗文化体验等新型文旅消费体验综合场景。如今,景区内新形成的63座博物馆场馆矩阵,建立起了“博物馆+文旅消费场景体验”的新模式。
这意味着游客来了可以有更为优质的文化旅游体验。在大匠之门艺术中心、公馆老街文博综合体、锦绣安仁花卉博览园等综合性新消费场景里,游客可以游览艺术公社,感受轻奢酒吧、小隐食疗、花园有机餐厅等新消费业态,还可以全方位地体验“旅游+科技”“旅游+网络视听”“旅游+音乐”“旅游+会展”等新型消费场景。
文创焕新城镇。当地先后建成了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建川文创街坊等文创载体,孵化了《今时今日安仁》《我是川军》等演艺作品20余部,推出“猪坚强”系列、安仁白瓷、安仁文创雪糕、“安仁君”系列文创衍生品100余个。
“居民变景民,共创共享,全域融合发展。”据安仁古镇景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与其他古镇不同,安仁古镇是一个“生活着”的古镇,不对当地居民进行迁建,实现共建共享共治。通过深化合作,当地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和外来优秀人才入驻,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全域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三文”企业吸纳就业5000余人,带动辐射就业2万余人,其中外来就业创业6000余人,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8.3%,1.6万农村居民进城成为“新市民”,拉动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提升至3.2万元。
微山湖旅游区:
湖上好景助力做大文化产业
苏 锐
7月13日,微山湖旅游区讲解员宗亚,正带领旅游团在山东济宁微山岛游览。今年30多岁的她,出生在微山岛,8岁离开去了微山县城。近些年,微山湖旅游区的游客越来越多,宗亚两年前又回到微山岛,成为一名讲解员。如今,她在岛上买了房子,盼着家乡越来越美,吸引更多人来体验。
位于微山县的微山湖旅游区,以“湖岛生活全体验”为主题,以“湖光水韵”“全域之旅”“历史记忆”“水乡风情”为主要旅游节点和景观,具有丰富水乡原生态旅游资源,是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
▲ 微山湖旅游区的微山岛片区(苏 锐 摄)
微山湖上岛屿众多,在近200处岛屿中,较大的有微山岛、独山岛、南阳岛,这三座岛屿也被人们称为微山湖岛屿中的“三美”。微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褚新介绍,这几年微山县着力做好景区“文化篇章”,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战略,在加快发展港航物流业,打响“微山大运河物流”品牌的同时,培育发展运河文化经济,努力把运河微山段打造成生态长廊、旅游长廊、经济长廊,持续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特色经济等重点工程建设。
“我们村大力发展研学、文创产业。全年每个月都有到这里采风写生摄影的学生,铁道游击队等红色文化资源能提供很好的创作灵感,也是一项学习课程。”微山岛镇吕蒙村党支部书记马怀伟介绍,去年国庆节期间,村里的百姓卖雪糕、纯净水、零食和水果,一天就能挣好几千元。当地打算在村里投资建设一条美食街,把微山湖渔乡的地道小吃、美食都推出来,让村里的百姓都忙活起来,更好地为前来旅游的客人做好服务。
“微山岛镇杨村是微山县有名的革命老村,曾是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的根据地,先后出现过5位革命烈士。”杨村党支部书记殷昭祥说,杨村紧抓创建5A景区这个机遇,加强村容村貌治理,如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杨村通过专业的民宿运营管理公司,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利用闲置房屋或者资金入股,实现了村民、合作社、公司三级受益,年终进行分红。目前,杨村一期民宿已建成33套,具有殷商文化和渔湖文化的特色民宿、仿古的茅草小屋,优美的乡村环境深得游客喜爱。
“微山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如何加强文旅融合,做活做大做强微山湖文化产业,这是文旅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问题。”褚新表示,微山县未来将坚持文旅融合主线,实现文化和旅游相互赋能;强化跨界融合意识,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致力微山湖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提振发展活力,携手谱写环微山湖经济圈文旅新篇章。
鸡公山景区:
百年老别墅年轻时尚起来
张莹莹
近日,有“云中公园”“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的鸡公山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结束了河南省信阳市没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历史。
2017年初,面对鸡公山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和全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鸡公山提出创建国家 5A级旅游景区。6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鸡公山景区紧紧围绕创5A目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争先进位谋出彩,决战决胜国家5A级景区创建,用奋斗谱写了鸡公山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激昂的乐章。
鸡公山景区系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8家景区之一、全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拓展研学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 鸡公山景区(鸡公山景区供图)
佛光、云海、雾凇、雨凇、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泉流瀑布被称为鸡公山八大自然景观。鸡公山同时还有很多的传奇故事和人文历史,曾经洋人云集,建医院、办学校、修教堂、唱圣歌,成为洋人的乐园。它不仅见证了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也历经战火弥漫、风云诡谲。
早在20世纪初,美、英、法、德、俄、日、瑞典、丹麦等23个国家曾在鸡公山投资兴建数百幢别墅。尽管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目前保存完好的别墅不足200幢,但置身其间,扑面而来的异国情调仍会让观者惊叹。这些多民族、多国别的建筑群落,依山作势,交相辉映。
为了创建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景区充分开发和利用景区老别墅资源,挖掘景区内核心旅游资源的独特价值和科学内涵,打造沉浸式游玩氛围。成立鸡公山老别墅历史文化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组织相关人员对鸡公山万国建筑文化、抗战文化等进行挖掘提炼,维护并提升12处不同主题的历史文化展馆或纪念馆,结合5G智慧旅游项目的推广应用,引入声光电、5D全息等技术手段开展场景化演艺,让走进鸡公山的游客能体验鸡公山的历史与文化。强化文旅融合,聚力电影元素的导入,电影《用我的眼看世界》在鸡公山拍摄,该片 80%的剧情在鸡公山取景。
目前,鸡公山近代建筑群文物保护修缮一期工程11幢、二期工程12幢已全部完成。完成美龄舞厅、颐庐、姊妹楼、易德文别墅、陶华胜别墅等老别墅维护工程;康养驿站鸡公山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鸡公山百景图展馆、鸡公山图书馆、非遗展馆已完善内部设施并正式开放。
百年老别墅系列酒店中的颐庐、姊妹楼这两幢别墅的“活化”是鸡公山的一大亮点,很受游客欢迎。它们共有25间高档客房,另设有书房、棋牌室、台球室、健身房、茶室等各类休闲娱乐场所。房间格调十分复古典雅,全新的亮相除了能让游客从外观上了解外国文化,更能让游客入住后从内在体验更深厚的民国风情。
鸡公山营销总监刘捷表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荣誉来之不易,他们将用心呵护好这块“金字招牌”。鸡公山景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提高游览品质,不断壮大景区旅游产业,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景区全面持续发展。
黄姚古镇景区:
打造传统古镇休闲旅游的样本
郭凯倩
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的黄姚古镇兴起于宋朝,有着近1000年历史。盘桓于古镇内,流水潺潺。溪河两岸,千年的古榕、合抱的油樟,或长于水畔,苍翠盘郁;或长于岩缝,蜡干虬枝。青石堆砌的街巷,蜿蜒盘转。两侧的民居,雕梁画栋尽显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格,勾勒出一幅传统农耕田园生活的美丽画卷。
作为“中国文化名镇”,黄姚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是无可复制的珍贵财富。为了保护古镇原有的样貌,贺州市于2017年出台了《贺州市黄姚古镇保护条例》,这部条例是广西第一部关于古镇保护的地方法规,从制度上加强对古镇的管理,限制在古镇内的建筑经营活动,对黄姚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黄姚古镇在规划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景区内外的景观。当地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的要求对古镇进行管理,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恢复、保持古镇原貌。对古镇区内的古建筑、古树名木、革命遗迹等和其他重要的景观设立保护标志,落实防护措施。优美的古镇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让黄姚名气越来越大,先后获得了全国特色小镇、中国最美十大古镇、中国楹联文化古镇、魅力中国城年度魅力小镇、广西养生养老小镇等系列荣誉称号。
▲ 黄姚古镇景区(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古镇的历久常青在于其文化脉络的传承发展。在黄姚古镇的御豉文化体验馆,一个小朋友随父母了解和体验了黄姚豆豉制作技艺:“我现在才知道黄姚豆豉是这样做出来的。”
黄姚古镇延续传承了许多百年老店品牌,黄姚豆豉就是其中之一。御豉文化体验馆于2021年建成开放,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姚豆豉做成可看、可玩、可吃、可体验的项目,为游客提供非遗研学、展示、展演等内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可见。“体验馆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彰显古镇千年底蕴,还能有效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汤松波说。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贺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黄姚古镇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简称“黄姚产业区”),以建设国际知名的古镇文化休闲健康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的,开启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探索。
黄姚产业区以文旅综合体项目为切入点,深挖黄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将当地的红色文化、传统织绣、豆豉产业等多元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如结合了贺州本土的民族、民俗文化的百家姓主题大型演艺《寻根黄姚》让游客从2小时的“过镇游”向24小时“过夜游”转化,成为贺州一张亮丽的文化旅游新名片。数据显示,近5年来,黄姚产业区共引进文旅综合体项目13个,总投资超过241亿元。黄姚的“形象”日渐丰满,彰显古镇千年底蕴。
2019年,贺州市编制和落实《黄姚古镇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将龙门街、梦里黄姚、臻园等集商业、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纳入黄姚古镇景区创建范围,使古镇从0.22平方公里拥挤的小空间,华丽蝶变成3.2平方公里的大空间,游憩空间扩大了300%。通过将周边旅游资源整合融入,原本单一的古镇游,迈向了“山水田园古镇游”时代,拉开了黄姚古镇山水人居型景区的大格局。
新增国家5A级景区赢在哪?
林 峰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开发运营专委会主任
国家开展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尤其是5A创建工作,目的就是促使各地方政府加大对核心景区的投资力度,以改善硬件设施,强化管理来提升软件水平,在全国现有的4A级旅游景区中筛选出一批质量过硬、满足境内外游客需求、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景点,使其成为真正的标杆性旅游精品“绝品”景区。
在当前形势下,旅游景区创A是进一步加快提升旅游形象品位、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实力的必要途径,此项工作对于景区、政府、区域发展而言,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应该将其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来看待。
新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新消费需求也赋予了A级景区更多的使命,对于A级景区的运营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内涵提升。独特的文化是景区培育特色吸引力和保持吸引力的基础,深度挖掘景区所承载的文化禀赋,才能形成不可替代的文化特质。很多景区的文化类型和文化元素相对庞杂,要通过梳理,抓住核心文化主线,重新包装,不断丰富景区的文化体验感。对于缺乏文化底蕴的风景型景区,可结合当地文化主题或人文资源,构建一个文化情境“场”,形成新的景区文化旅游产品,从而让景区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科技赋能增效。在国家大力倡导智慧旅游的背景下,景区也要紧紧抓住智慧化发展,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景区硬件、景区管理实现智能升级。一方面,重点优化预订、票务、实时导览和讲解等服务;另一方面,通过VR、元宇宙等技术来提升行前体验和景区内部产品的参与度。同时,提高管理和经营效率,引导科学的目标设定和运营决策。
业态多元创新。在国民消费行为与需求不断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趋势的不断深化下,景区的基础服务业态、文化体验业态、休闲娱乐业态也要迭代更新,业态创新是景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因此,景区消费业态可通过4个关键词推进,即“进阶、创新、赋能、外延”。“进阶”指的是餐饮店/街(吃)、特产纪念品店(购)、旅游交通(行)、节点型体验项目(游/娱)等传统商业的升级;“创新”重在增强游客沉浸体验,可通过艺术化、科技化、亲子化、演艺化等途径,打造文创“网红”店、虚拟体验馆、亲子体验园、微型小剧院等相关业态,丰富研学项目和夜游项目;“赋能”是指通过创意集市、地摊集市、“网红”集市等主题型流动商业及美食节、啤酒节、音乐节、慢跑节、汉服节、国潮节等节庆活动,快速带动景区流量和营收,从商业角度也可称之为“事件型商业”;“外延”的目的在于从“到地消费”变成“时时消费”,从线下商业到搭建线上消费平台,运用新媒体做好新营销。
A级景区的评定和创建的成功,只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甚至创A的成功只是景区发展的另一个开始。景区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不能囿于标准本身,而是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市场化的引导下,尊重景区现实情况,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超越标准进行景区提升,这比景区评级更为重要。
本报记者 张 婷 采访整理
2022年8月6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看5A级景区建设新成果》
↓ ↓ ↓ ↓ ↓ ↓ ↓ ↓ ↓
责编:张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