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觉山的漂流项目迎来客流高峰,将资溪生态旅游推向了高潮。徜徉在这方纯净山水间,感触最深的是:资溪坚持生态立县20年,县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把政绩融入碧水青山。资溪全力打造“纯净资溪”品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创造了多个全省第一,尤其是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审计”、挂牌成立县“两山”转化中心的创新实践,被分别写入省“十三五”规划和省“十四五”规划,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作出了积极探索。
“生态审计”呵护绿色生态
2002年12月28日,资溪县第十一次党代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决定》,拉开了我省最早生态立县的序幕。
“生态立县”对素有“人类绿舟·华夏翡翠”美誉的资溪而言,是发展定位的调整,更是发展方式的变革。资溪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境内造纸、农药、化工等污染企业,关闭石材和小木竹加工企业150多家……县财政因此骤减1000余万元,是当年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直面财政锐减、产业转型的阵痛,资溪于2005年4月5日印发《关于资溪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试行办法》,在我省率先开展“生态审计”。
实行“生态审计”之初,主要针对的是污染反弹和生态破坏,约束的是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随着生态立县向纵深推进,尤其是为打造“纯净资溪”,资溪不断升级和完善“生态审计”,考核指标由水质标准、森林覆盖率等主要生态指标,逐步细化到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61个指标,进而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审计”模式,为我省全面推行“生态审计”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同时,“生态审计”也结出硕果:2006年5月,资溪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7年9月,资溪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如今,资溪森林覆盖率增至87.7%,“纯净资溪”跃然山水之间。
“两山”转化显现生态价值
2020年8月28日,我省首个旨在架起“绿水青山”通达“金山银山”金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的资溪县“两山”转化中心挂牌成立,中心以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主线,畅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渠道,释放“纯净资溪”生态价值。截至5月底,该中心通过对非国有商品林、林权收益权、景区特定资产收费权等资源进行赎买和质押,获银行贷款32.62亿元,为森林抚育改造、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今年1月1日,“两山”转化中心运行管理规范(DB36/T1403-2021)省地方标准正式实施,为各地“两山”转化中心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参照执行文本。
以此为契机,资溪又率先建设“两山”学院,成立抚州(资溪)碳中和实践创新中心,为推进“两山”转化提供人才支撑。去年11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对资溪生态产品进行摸排核查后,为该县企业生产的户外竹材和整竹砧板颁发国内首批固碳产品碳足迹证书,让贴上了碳标签的资溪竹产品乘着碳中和的东风走向世界。今年6月,资溪县“两山”转化中心再推力举,颁发全国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受证企业首获贷款300万元,为发展林业循环经济铺平道路。
“纯净资溪”实现旅游兴县
2017年3月13日,资溪大觉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揭牌,这是我省首家由民营企业创建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5A大觉山”令资溪名声大振,并成为资溪全域旅游的引爆点。一个以大觉山为核心、4条精品旅游线为辐射、N个乡村旅游点为延伸的“1+4+N”全域旅游新格局,托起了资溪生态旅游腾飞的翅膀。2019年9月,资溪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去年,全县旅游总收入28.72亿元,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朝阳产业。
借着生态旅游的东风,资溪有机农业蓄势腾飞,新建成的10万亩有机水稻、白茶、果蔬、竹笋产业基地吸引投资45亿元,其中今年引资12.1亿元。
当下,“纯净资溪”到处涌动着创业热潮。走进嵩市镇法水村的菌菇基地,刚刚从大棚里采收的虎奶菇清香扑鼻,村干部说:“好山好水种出好菇子,品质一流不愁卖不出好价钱。”走进高阜镇高阜村笋竹两用基地,返乡创业者说:“领着村民把竹林地当菜地种,不仅笋产量高,且竹子备受竹企业青睐,其效益是原来的3倍多,年亩均获利可超1万元。”走进圣农集团投资4亿元建设的中国白羽鸡祖代鸡孵化场,企业负责人说:“白云生处的迷人生态特别适合培育白羽鸡原种……”
离开资溪时,当地群众告诉记者,经初步勘查,“纯净资溪”蕴藏着丰富的矿泉水,开发前景喜人,将为“两山”转化再添精彩之笔。(记者 汤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