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东之声)
漫步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的大街小巷,千百年前开辟的茶马古道上,清脆悠扬的驼铃声早已远去,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已消散。然而,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帮留给后人千丝万缕的记忆依然存在。干净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商铺、井然有序的车辆、笑容满面的赶集人……如今的马营镇,虽然不复昔年旧貌,却同样包罗万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营镇以建设美丽宜居城镇为导向,按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人文浓厚、科学布局、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建设原则,集中实施了集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工程,繁华热闹的新马营正徐徐向世人走来。
老旧集镇焕发活力
马营镇位于民和县中南部,地处湟水水系和黄河水系分水岭的山地。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早在元末明初,便已成为古河州的茶马互市之地,因而马营被赞誉为高原的“旱码头”。
曾经,山陕客商和甘肃临夏等地的能工巧匠,沿着丝绸之路南道相继进入马营地区,并建立了山西、陕西会馆,马营集市一时间商贾云集,在西北地区颇有名气。
但是在集镇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马营集镇的“脏乱差”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以前站在店铺门口都看不见对面的商铺,每次外出进货,就这几百米的距离,要走好长时间。”据街上商户回忆,过去马营集镇上商户林立,乱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数百米长的街道两侧密密麻麻的商户有300多家,夏季阳光照不到地面上,冬季路面积雪久久不化,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那时候,我们镇政府的对面就是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平时人流量比较大,一到赶集的时候,门口更是堵得水泄不通。”马营镇党委书记石成鹏说。为了解决马营镇的“脏乱差”问题,近年来,马营镇党委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结合全镇实际情况,组织实施了马营镇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对旧集市进行了改建和扩建。马营镇集镇建设项目于2018年开工建设,2021年建设完成。项目总投资为6090万元,主要对马营镇南北街道道路、街外立面、镇区公厕及环卫设施进行了改造和完善。
通过项目实施,如今的马营镇面貌焕然一新,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商楼拔地而起,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农家院舍鳞次栉比。每逢赶集日,马营镇集市商家云集,人流如潮,生意兴隆,购销两旺,昔日辉煌的茶马互市再次重现。
“小时候,每逢赶集的日子,我总是和父母一起去集市上买糖葫芦,那时候的街道非常拥挤。现在我们都在商店里买糖葫芦,街道宽敞干净,大家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日子就像那糖葫芦一样越来越甜了。”集镇上一位居民由衷地感叹。
记者了解到,为了使马营镇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今年,马营镇投资260万元,在集镇街道上栽种了灌木、乔木、爬山虎、多年再生菊花、草籽等植株,共计绿化面积2.26万平方米。
“近几年,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垃圾清理和绿化项目,马营镇居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群众们也逐渐树立起讲卫生、美化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的马营镇生态宜居、商贸繁荣、管理有序、民生幸福,新时代的农村集镇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石成鹏说。
特色产业打响品牌
特色产业是激发小镇经济的“源头活水”,也是宣传古镇传统文化的“金名片”。
走进马营村村民马哈米东的粉条加工坊,一排排雪白的粉条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雪白的“面团”经过机器的反复碾压,一根根粗细均匀的粉条缓缓从机器前端压出来。
据马哈米东介绍,从爷爷那一辈开始,家里就开始用传统的手艺制作粉条,记者看到的粉条厂是自家三代人的心血。
“我20岁时从父亲手中接过粉条厂。最开始的几年和父辈一样,也是手工生产,工作人员也大多是家里人。”马哈米东说,近几年随着集镇建设的发展,慕名而来购买粉条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2015年,粉条厂开始陆续添加了一些机械设备,粉条的产量也有了大幅提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马哈米东的粉条厂主要有土豆粉条和豌豆粉条两种,主要销往马营镇、民和县县城、西宁市、海东市、甘肃省兰州市等地。去年,粉条厂共计出售粉条150余吨,为马哈米东家带来了30万元的利润。
自身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在自家的粉条厂扩大规模后,马哈米东积极带动村里的群众共同致富。
“我在这里工作已经三年了,每天早上八点多来,下午六点左右回家,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每月还有3000元的收入,我感到非常满足。”村民张福梅说。
在马哈米东的粉条厂里,前来务工的都是村上的脱贫户。整个粉条厂固定的工人有8人,在冬季粉条销售旺季时,粉条厂的工人能够达到10多人。
据马营村党支部书记马继武介绍,马营村共有8家粉条厂,可以收购村民种植的全部土豆及豌豆,为村民的农产品提供了家门口的销路。这几年随着集镇的发展,“马营粉条”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村上种植这两种作物的人家也渐渐增多了。
除了“马营粉条”外,马营陈醋作为马营镇的另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我们马营陈醋调配时加入了当归、黄芪等20余种中草药,经过长时间发酵,酿出来的醋酸中带香,口碑很好,加上城镇设施不断完善,赶集的人越来越多,销量比以前翻了一番。我还对技术进行了改良,引进了现代化设备,扩建了厂房,现在的年利润能达到20余万元。”马营陈醋经营者孙万成说,去年开始他与镇上的电商合作,通过抖音平台推广马营陈醋,陈醋的销量比往年多了30吨。
飘香的马营陈醋,已走过了四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祖祖辈辈传承的“酿醋人”,孙万成表示,他将会在传承老手艺的基础上,积极学习探索新的工艺,让马营陈醋的香味飘到更多人家的餐桌上。
环境整治扮靓家园
沿着干净平坦的马路,记者走进了马家村村民马忠云的家里。宽敞整洁的庭院周围种植着各种鲜花,红的、粉的、黄的、橙的,颜色各异,千姿百态。马忠云的妻子正带着孩子在树下乘凉,听到有客人来,马忠云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家里做客。
马忠云的家,比记者想象中的还要漂亮许多:雪白的墙壁、光洁的地板、崭新的家具……
“这栋房子是2017年在政府‘危房改造’项目的帮助下新修的,村里两百多户人家都一起住上了新房子,大家别提多高兴了。”马忠云说,过去自己和家人一直住在低矮的老房子里。因为采光不好,每逢阴雨天,家里白天都要开灯,而且老房子保温也差,冬天即使生着炉子,屋子里温度还是很低。“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马忠云告诉记者,这几年在政府的帮扶下,他的家庭养殖场规模在逐渐扩大,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
据马家村党支部书记张宝林介绍,近年来,马家村通过危房改造、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村民的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子。
“除了村民居住环境的变化外,这几年的交通也方便了很多,这条路就是去年刚修好的。” 张宝林指着不远处的一条硬化路告诉记者,过去虽然村上有通往马营镇、转导乡等附近乡镇的车辆,但由于道路难行的原因,大部分村民要步行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才能到达乘车点,不仅辛苦,遇到阴雨天十分影响出行。“现在路修好了,车辆可以通到每个村里,大家只需要步行几分钟就可以搭乘车辆。”张宝林笑着说。
马家村的变化只是马营镇15个行政村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马营镇聚焦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四大战役”,共实施危房改造2220户、村道硬化工程281公里、改造和新建自来水主管道3000米、新建蓄水池10个,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有产业、全镇危旧房改造和人饮水安全全覆盖、村道硬化户户通的目标,全镇各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发家致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马营镇还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和致富能力提升,出台了《马营镇移风易俗指导意见》,指导各村成立了“四会”,并督导其充分发挥作用,坚决防止“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互相攀比等问题,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婚丧嫁娶文明新风,形成了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
“我们将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持续推进各项工作与集镇建设提质、实施乡村振兴与增进群众福祉相结合,积极在集镇建设上谋划新突破,力争成为连接甘青的第一门户乡镇。”石成鹏说。
来源:海东日报
监制:哈粮德
编辑:范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