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问津到“网红打卡点”,桂林的人防山洞如何实现华丽蜕变?
毅峰路上,一家开在人防山洞里的酒窖。记者莫俊 摄
酒窖里贮存了许多洞藏酒。 记者莫俊 摄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桂林现拥有100余个人防山洞,面积达46万平方米,无论是数量还是面积都位居全区第一。 近年来,一些利用人防山洞改造而成的餐馆、酒窖、书房、酒店等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有的还成为了网红打卡地。置身于充满魅力的人防山洞里,很难想象它们在多年之前却是另外一副模样。它们是如何实现华丽蜕变的?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桂林模式”挖出我市大部分人防山洞
在了解人防山洞如何蜕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它们是怎么来的。
“桂林有山的地方几乎就有洞。”桂林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平战财务科相关负责人说,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几乎所有的山体里都形成有天然的毛洞,有的洞内空间还挺大,基于这些毛洞开挖人防山洞不仅省力,花费的成本更少,挖出来的人防山洞结构也更为稳定,“可以说,桂林的地貌为人防山洞的开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介绍,人防山洞又被称为山体坑道式人防工程,是指在山体中采用暗挖方法构筑的人防工事。我市的人防坑道工程始于解放初期,为响应党中央“深挖洞,广积粮”号召,当时的桂林人民自发在城市的山体中开挖人防山洞。其中,星火、长海等大型工厂是开挖人防山洞的主力军。这些工厂为了防止空袭损坏生产设施设备,在市人防办提供技术支持下,利用工厂周边的山体开挖人防山洞,必要时将生产设施设备往山洞内进行转移。
上世纪80年代,市人防办也组织开挖了一批人防山洞,比如位于骝马山、吊箩山的部分人防山洞就是在这个时代挖的。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市人防办逐步探索出一条政府投资少、工程面积增长快、利用山洞开发建设人防工程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防的要求,每个城市都必须达到一定的人防人均面积,这就需要大力建设人防坑道工程。然而,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存在不小的缺口。为此,市人防办的工作人员想出了一记妙招。
当时,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石料,但为了保护城市的自然风貌又不允许在城区和近郊开明山,石料只能从县里面运来,这样大大增加了城市建设的成本。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市人防办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与一些公司合作在市区与近郊开挖人防山洞。承包公司根据人防部门的规划进行施工,最终开挖出符合标准和要求的人防山洞,而所有因施工开挖出的石料归承包公司所有,并由该公司自行销售并获取销售收入,以作为人防山洞的施工对价。
“以这样的模式开挖人防山洞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有利局面,后来这样的模式被称作‘桂林模式’,还在其他城市进行了推广。”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七成以上的人防山洞就是利用“桂林模式”开挖而来的。至“十一五”末期,我市新增人防山体坑道面积达20余万平米,人防山洞的个数也达到100多个。由于战时人均防护面积已得到极大提高,城市防空疏散隐蔽条件也得到了较好的优化,我市于是决定暂停开挖新的人防山洞。
人防工程的突飞猛进,也助力我市人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市均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授予“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以租代管”让人防山洞华丽变身
随着人防坑道工程面积的增多,在使用和管理上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解到,那些被称为“网红打卡点”、受到消费者们青睐的人防山洞曾一度荒废。如今,它们以华丽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归功于人防部门近年来实施的“以租代管”的管理模式。
相关负责人坦承,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问题。喀斯特地貌让桂林拥有了惊艳世界的地面、地下奇观异景,但其可溶性岩石的易坍塌的特征却是人防山洞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市每年都会对人防山洞进行勘察、排险工作,以保证山洞的安全,然而有关经费却不足。另外,管理人员只有寥寥几人,却承担着众多山洞的巡查工作,管理难度大,许多山洞因未能及时巡查而存在许多卫生问题,并存在有人利用人防山洞从事违法活动的隐患。
位于崇信路的漓月洞府民宿酒店是一家利用人防山洞改造而成的岩洞主题酒店,大部分客房都是“洞景房”,房间内的环境独具一格。
“以前这里面到处堆满了建筑垃圾,老远就能闻到臭味,让人避之不及。”漓月洞府民宿酒店的经营者王先生告诉记者,三年前,他刚从市人防办承租下南溪山人防1号洞时,洞里就像是一片“废墟”。随后,他通过自筹资金,经过近一年的精心装修,使闲置破旧的人防山洞焕然一新。
位于叠彩山的木龙书院也是利用人防山洞打造,近来成为了市区的一个网红打卡点。木龙书院的合伙人彭先生说,他们在承租山洞之前,洞内遍地垃圾,脏乱不堪,甚至还有流浪汉在里面“定居”。如今,山洞摇身一变,成为大家追捧的“打卡点”,可见他们在建设和维护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山洞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渗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防水、引流等工作上,以保持洞内相对干燥的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多种途径,投资进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人民防空工程平时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规定,人民防空工程平时开发利用应当坚持有偿使用、用管结合的原则,平时由投资者使用管理,收益归投资者所有;租赁使用人民防空工程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接受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工程隶属单位的监督检查,按时缴纳税费和人民防空工程使用费,承担人民防空工程的维护、消防、防汛、治安等工作和使用中的经济、法律责任。为此,市人防办充分利用政策,大力发展“以租代管”的管理模式,通过将人防山洞出租的方式,利用社会资金和力量,对人防山洞进行改造和日常维护,而收到的租金,又可以作为人防山洞安全维护经费的补充,以此实现了“以洞养洞”。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人防山洞的出租率近百分之百,其中一些位置佳、条件好的人防山洞还十分抢手。一位在市区繁华路段的人防山洞里经营了近20年餐馆的老板告诉记者,人防山洞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租金便宜。“面积差不多的情况下,在相同或附近路段的门面价格是人防山洞的好多倍。所以说,人防山洞在市场中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他说。
据市人防办统计,我市人防山洞的出租收益从最初的每年10万多元增至2021年的300余万元,每年递增率近10%。
木龙书院的门头被茂密的绿树遮蔽,看上去并不起眼。记者莫俊 摄
人防山洞业态从单一走向多元
自上世纪80年代,市人防办将市内的100多个人防山洞进行编号管理后便开始对它们进行出租,经过40年的发展,人防山洞的业态从最初的单一逐渐走向现在的多元。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防山洞最早主要是作为酒窖来使用,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象鼻山的三花酒窖。网络公开资料显示,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在象鼻山的酒窖分为大小二洞,面积近3000平方米。洞中常年保持20℃左右,湿度在90%以上,形成特别适合白酒贮藏的微生物群。三花酒经洞内贮藏老熟后醇净绵甜,乃酒中珍品。
“正是人防山洞具有阴凉潮湿、常年恒低温等特点,不少私人老板纷纷效仿三花公司承租人防山洞用于仓储,除了酒水外,主要还有水果、生鲜、冷冻食品、黑茶等。此外,还有一部分山洞被用于菌菇养殖。”该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仓储仍是人防山洞的最主要业态。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桂林市民愿意走出自家厨房,到外面下馆子。少数餐饮业老板敏锐地看到了这个商机,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冬暖夏凉的人防山洞里开起了餐馆,其中有不少人都收获了红火的生意。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老板也跟风入场。
如今,到山洞里聚餐已然成为许多桂林人的“偏爱”。虽然这20多年来,开在人防山洞里的餐饮店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目前我市开在人防山洞里的餐饮店还保存着近十家。
最近几年,随着将人防山洞改造而成的特色酒店、网红书院相继面世,我市人防山洞的业态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桂林作为山水名城,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城市之一,其山洞本身就自带流量。”漓月洞府民宿酒店的王先生说,他之所以想要经营这样一家独树一帜的山洞酒店,正是看中了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名气。“据我所知,我们这是全市乃至全区唯一一家位于山洞里的酒店。现在酒店之间的竞争压力不小,要搞出一定的特色,才能更好地吸引顾客。”
木龙书院的彭先生表示,之所以在叠彩山下的防空洞创办木龙书院,是看中了其背后独特的文化属性。据他介绍,在抗战时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根据桂林喀斯特地貌优势提出了一项独特的战时教育建议——岩洞教育,当时有许多年轻人都是在山洞的庇护下读书、学习。后来,岩洞教育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木龙书院现在所在的人防山洞便是桂林当时开展岩洞教育的‘十八洞’之一,为了纪念这段独特时期中国文化史上难忘的记忆,我们创办木龙书院,希望让更多的人体验在山洞里读书学习是什么感觉,以传承发扬中华民族那坚强不屈的文化精神。”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人防山洞里的商业价值。”平战财务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十年来,人防山洞每年为社会累计创造商业产值(营业额)上亿元,未来,人防部门期待能有更多的业态在人防山洞里生根发芽,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人防山洞也在创造着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人防山洞出租每年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近2000余个。
人防山洞的市场竞争力还需更上一层楼
尽管出租收益在增长,业态逐步走向多元,但与地面建筑相比,人防山洞的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仅有5%的山体坑道式人防工程能高质量地创造产值,例如位于吊箩山、鹦鹉山的人防山洞;其余的95%都是毛坯山洞,安全防护等级低,基础条件差,市场竞争力极低,经济收益同比附近地面建筑不到10%。
一个位于市内繁华地段、面积约2500平方米且经过被覆加固的一类人防山洞,一年的租金可达到20多万元;而位于偏僻郊区的一个未经加固处理的四类山洞,两三千平方米的面积一年的租金也才数千元不等,租金的低廉程度好比是“白菜价”。
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不断改善这95%的人防坑道基础条件,努力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尽可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市人防部门今后几年将重点做好两个方向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搭建优质创业平台,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实好行的办法,提高人防项目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二是努力争取政府和部门支持,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合力解决好社会力量参与人防坑道工程排险、加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让社会力量放心进来,安心创业,形成良好投资氛围。
此外,出于对生态环境、石刻文物等方面的保护,未来我市还将对人防山洞的业态进行调整和优化,促使桂林的人防山洞经济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信只要有社会的肯定、政府的支持和全市人防干部的不懈努力,不久的将来,桂林人防坑道工程必将在服务社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助力城市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莫俊 实习生李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