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了首届夏季工业旅游节活动,并对参观工业游点位的游客发放旅游消费券,用于支持工业游点位提升展馆形象。并且,在旅游过程中,将以互动式、体验式活动丰富工业旅游场景,这一点值得点赞。
事实上,随着城市发展,国内许多城市的中心区域都经历了“退二进三”的过程,轰鸣的厂房安静下来,第三产业进驻工业园区,最终厂区变成文创区和旅游区。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城市都尝试发展工业旅游,而根据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年)》,明确到2025年将创建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工业旅游基地及10个工业旅游城市。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工业旅游企业1200余家,其中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有345处。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200余家,增速为19.9%。
但是,在厂区变身旅游区的过程中,有的厂区也出现了同质化现象,游客看到的内容大同小异,园区经营企业只扮演房东角色,对园区整体定位缺乏清晰的规划和明确的方向,以至于个别园区走向甚至取决于“谁租了厂房”。正因如此,一些城市的工业游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规模铺开了,却没有多少游客上门,加之园区多为免费参观,消费变现则更难了。
不同城市、不同园区工业游的差异点,恰恰在于其原有工业元素的差异性。厂区变旅游区不能丢了原有的企业元素,反而应当将其有效利用,发扬光大。这样的利用不能仅仅是历史照片和介绍展板,而是要丰富相应场景,以体验式、互动式的方式让游客感受到园区特有的工业元素,比如模拟生产,比如情景式表演等。
其实,很多园区的原本工业企业还在生产中,也还有自己的产品,只是车间迁移到其他地方而已。如果有了体验式、互动式方式让游客感受到其工业元素,也有助于通过销售产品实现变现。在这一点上,轻工纺织食品企业厂区改建的园区是有先天优势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非消费品厂区的工业游没有变现渠道和机会。
工厂的历史是城市历史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在一些工业城市,工厂的文化和历史甚至是城市文化和历史脉络的主轴之一。换言之,变身旅游区的厂区,同样要融入整个城市的文旅产业链条之中,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寻找到适宜的消费变现渠道和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原来的工业企业,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赵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