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三亚旅游,正在遭受来自疫情的严考。据三亚公布的数据,目前约有8万多名游客留在三亚,其中约3.2万人滞留在酒店。
一方面是做好防疫工作,另一方面是安顿好游客,两者对于眼下的三亚分秒必争。三亚防疫的“险”来自疫情本身,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为国内首次报道。毒株的隐匿性、传染性强,为外源性引入,为偶然筛检发现,与渔港渔船相关,传染来源尚不清晰。
新毒株伴有的未知性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风险隐患。随着感染人数的急剧增加,社会面防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一个积极信号在于,越来越多的病例或潜在病例被发掘出来,由此便能更快尽一切可能排除风险。
旅游城市三亚,不仅有社会面防疫的挑战,还面临滞留游客的妥善安置问题。三亚给出了方案,既有照顾游客本身生活的酒店续住优惠,也有具体的离岛政策。比如,滞留酒店游客完成风险排查后,经评估可离岛。
三亚给出了方案,但具体执行层面仍有不少细节需要完善。比如游客吐槽最多的核酸检测结果滞后问题,再比如酒店的半价入住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避免出现政策与游客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不少游客所入住的酒店价格不菲,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他们,甚至花费不少重金获得更优的旅游体验,当实际规划行程被迫发生改变时,游客的利益应当得到有效维护。
除此之外,据媒体报道,仍存在部分酒店变相提价的现象,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避免出现对滞留游客的二次伤害。
疫情防控总会伴有各种突发状况,对旅游城市三亚的考验便是过往防疫工作中的“特殊”情况之一。而游客的有效安置,这关系着一座知名旅游城市长久以来累计的信用和期待问题。
突发疫情时如何安置游客的预案,对三亚而言是必备,但是预案是否有能力应对大规模疫情,仍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如果说预案是发动机,启动起来需要一个过程,包括各项资源调配能力。三亚如何在疫情上升期监管社会面防控与游客诉求问题,无疑是对城市统筹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应对突发疫情的三重压力测试。
三亚不是孤例,同为旅游城市的北海面临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旅游热土,不是防疫的“空地”,恰恰相反,越是旅游业热火朝天,越需要严防,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暑期旅游热带来的人员流动、聚集风险不容小觑,一切后顾之忧都应有“前置”的解决方案。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