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乡村民宿发展纳入各地旅游发展规划,对乡村民宿投资建设、改造升级可给予资金补贴或提供贴息贷款,对返乡进行民宿开发创业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近日,乡村民宿发展迎来一揽子利好消息。不过,随着乡村旅游逐步过渡为度假式深度体验游,民宿行业发展亟待实现更规范、更高品质发展。(8月3日《经济参考报》)
对于城乡居民来说,乡村民宿是满足内心对乡村田园向往、诗意生活追求的现实空间,承载着回归乡村寻找乡愁的美好情怀。在乡村旅游兴起与游客需求升级的背景下,乡村民宿释放出文旅消费的强劲活力。飞猪数据显示,去年“双11”乡村民宿套餐的销量同比上年增长16倍。今年“五一”期间,乡村民宿订单量增长120%;端午假期,受益于跨省游熔断范围调整、多地措施支持等因素,乡村民宿预订量较“五一”期间翻倍。
乡村民宿作为投资小、运营简单的住宿业态,在促进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重塑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乡村民宿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例如在发展定位、人文协调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划,在配套建设、运营效率等方面缺乏专业水准,在监督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缺乏有效规范。现实中,涨价随意任性、安全隐患突出、消费“潜规则”等,成为很多游客吐槽的焦点,严重影响了乡村民宿体验。
业内人士表示,乡村旅游的消费模式过渡为度假式深度体验游,住宿品质和游玩体验更为重要。如果既能保留乡村特色和小众特点,又能在卫生条件、接待标准等方面向标准化酒店看齐,乡村民宿会成为更多乡村旅游用户的选择。未来民宿需求仍有较大空间。把乡村民宿产业做精做美、做大做强,向更规范、更高品质发展,需要“精耕细作”。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部署了完善规划布局、丰富文化内涵、引导规范发展等5项重点任务。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规划。这需要各级文旅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乡村民宿发展纳入当地旅游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同乡村生态环境、资源、空间相得益彰,避免过度消耗环境资源。
做精做美、做大做强乡村民宿产业,需要深度挖掘当地生态、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体验,避免“千篇一律、千树一面”。尊重历史文化风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文物建筑等资源,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乡村民宿产品建设。同时,深耕“民宿+”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民宿+文化”“民宿+农业”“民宿+体育”“民宿+餐饮”等模式,驱动行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
推进乡村民宿向更规范、更高品质发展,还需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近日,《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由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该标准对民宿的等级划分更加明确,包括对民宿设施和设备、经营和管理以及特色和其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不妨以“民宿评级”为推手,引导乡村民宿补齐在设施配套、运营服务、安全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加强人员培训与规范管理,夯实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