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良田生机勃勃、村庄环境洁净优美、乡村旅游人气十足……行走在吉林的乡村田野,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开展首届乡村旅游节,以节庆活动全面激活夏季乡村旅游市场;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推进会,动员部署下一步工作,推动乡村旅游实现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跃升、高质量发展;以十大精品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破茧成蝶、多点开花,广袤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多措并举促发展
近年来,本地游、周边游、短途游成为新时尚,也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出圈”。2021年,吉林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133.59万人次,同比增长156.73%。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多年来吉林文旅人的不懈努力。“差距太大了。”在全省乡村旅游工作推进会上,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回忆了多年前去浙江学习考察时的往事,当时,吉林省乡村旅游正处于1.0版,以“自发生长”的农家乐、渔家乐为主。
谋则进。吉林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布《吉林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报告》《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十七条政策措施》《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强化部门联动,整合资金、资源,推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和创新性政策,将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兴玩法融入乡村旅游之中。
杨安娣表示,目前,全省各类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已超过2000家。构建起以冰雪旅游为代表的白色,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的黑色,以生态旅游为基调的绿色,以丰收时节为特征的金色,以弘扬抗联精神为主要文化内涵的红色等乡村旅游“五色”产品体系。“乡村旅游2.0版还不够,我们要向乡村度假4.0版转型升级。”
以点带面抓提升
在2022年7月启动的吉林省首届乡村旅游节上,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村名单公布。
“今年,我们将以获评全省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村为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和整合社会各级力量,继续打造‘美好乡村民俗旅游’与‘新农村田园综合体’,形成生态、四季、全域型旅游新格局。”吉林市永吉县北大湖镇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增发说。
作为雪场依托型的乡村旅游代表,每年冬季,南沟村吸引了不少雪友。近年来,南沟村大力发展民宿、休闲娱乐、餐饮等冰雪配套服务业。张增发表示,目前,村里已有民宿108家,可同时接待游客1400人左右,年收入1500余万元,带动周围农民就业200余人。“近年来,我们发展旅游的经验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好,在冬季滑雪旺季,村里的民宿经常一房难求。”张增发说。
南沟村只是吉林大地上无数村庄的一个缩影。在建设“十大精品村”的引领带动下,一年来,全省新增4A和5A高等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0家,高等级单位总数达101家,增幅达25%;新增国家级重点村18个,总数达到45个,增幅达50%,“十百千万”工程中的“环城、沿路、依江、邻景”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已具雏形。
目前,吉林正以建设精品村为抓手,通过“点”上的重点突破,带动“面”上的整体提升。接下来,吉林将以“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好十大精品村,接续开展100个市县级乡村旅游精品村遴选,着手启动1000个乡村旅游精品点评选,大力推进万名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形神兼备增特色
把握特色元素、挖掘民俗文化,吉林立足乡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好“本地牌”,调出“本土味”,让乡村旅游“形”“神”兼备。
“近些年,通过深入发掘特色文化,有的乡村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地域风情;有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有着浓浓的‘书卷气’;有的开发国际研学基地,有了‘国际范儿’……吉林乡村旅游呈现出不同的品位特色。”杨安娣说道。
飞檐翘角、青瓦白墙,古韵十足的朝鲜族传统民居与古老的石磨、泥瓦稻草砌成的墙垣相得益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民俗村,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朝鲜族文化。“来到防川村,远望三国领土,我感受到了祖国疆域的辽阔,体验到了不同的民族风情。”游客李伟说。
近年来,防川村利用民俗风情资源和乡土文化,发展民宿旅游、农家乐等,推动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将村庄亮化与民族歌舞表演、篝火及乡村电音结合打造夜游主题活动,丰富夜游文化体验,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防川村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持续举办三国祈福节、防川边境马拉松、朝鲜族民俗体验等活动,进一步开发特色民俗节、体育节、三国文艺交流节等活动。”珲春防川三疆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成华说。
未来,吉林将进一步做好“文化文章”,依托特色文化,继续提升乡村旅游“含金量”,不断丰富游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