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饶市农业局)
七彩的房屋、生动的壁画,排列整齐的房屋,走进姚家乡好客王家自然村,犹如欣赏一幅多彩的油画,村庄虽然不大,只有27户,但移步皆是景,乡村公路宽阔平坦,农舍田园舒适惬意,将乡村诗画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一切翻天覆地的缤纷演绎,得益于王家村全力推进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这场“宅改”,让这个原本偏远的村庄华丽转身,美丽蝶变。
好规定、好规划,促进好开局。上世纪八十年代,王家村党小组就通过村民会议制定了《治村规约》,规约有十五章八十五条,包含村风民俗、土地承包、财务管理、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干部廉洁等内容,规定了村民权利与责任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在一次召开专题村民大会中,对宅改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朝向一致、按排建设、有偿使用、无偿退出的宅改规划,规定了一户一宅,每宅前后、左右含晒场、附属设施不超过五丈四尺,并尝试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为好客王家开展宅改工作开出了好的局面。
好班子、好载体,改出高颜值。党小组、村民理事会、公司三套班子各司其职,互相协助、监督,成员凡事以集体利益为先,保证公平公正。每周例会,主要涉及公司、村民“政企”联席三大方面;日常公共事务都放在“王家议事微信群”里先议,党小组再议,形成初步意见或方案后,由理事会形成决议,并在议事群公告。宅改工作在三套班子讨论决定下,利用秀美乡村建设载体,如火如荼的开展,昔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垃圾乱堆的“空心村”,在“一户一宅”管理中,将散乱的宅基地、闲置地、菜地等进行整合,统一规划用于村民建房安置,该村也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了不少游客,村庄容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真正改出了高颜值。
好乡风、好产业、谱写新篇章。从上世纪80年代的手抄会议记录,到1995年制定的手写本《治村规约》,再到2016年的新版印刷本,一部王家《治村规约》与时俱进、代代相传,已然成为全村民主自治的管理宝典,化为全体村民的行为准则。王家村从建村至今,无一栋违章建筑、无一例治安刑事案件、无一起上级入村调解的矛盾纠纷、无一笔集体财务漏洞,展现出良好乡风;同时,由村民王寒牵头成立了江西好客王家农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村民按每户每股1万至3万元股金入股农旅公司,乡村旅游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任职农旅公司管理层的党员不领取一分钱报酬,非管理层党员月薪400至1200元,村民则按股分红。通过实践,涵盖农耕体验、夏令营、亲子游、户外拓展等项目的“农旅综合体”逐渐成型,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0万元,真正谱写出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节约用地,我们村民建房严格按照‘一户一宅’的规定执行,占地面积不能超过全村房屋平均面积,每户120至150平方米。”曾任王家村小组长、去年因工作出色跨村至姚家乡后占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华说。的确如此,38年来,王家村民建房大到主体住房,小到猪栏厕所,均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并经小组长(理事长)放样后才能开工,没有一处擅自搭建;全村每户每年按宅基地实际面积缴纳有偿使用费,收入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开支,村民没有一户欠缴过。
来源:横峰县农业农村局
编辑 : 乐以军
审核:王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