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珠峰下的脱贫“接力”

旅游 大西北消息速览 2022-08-06 14:42

(来源:玉树扶贫攻坚在行动)

原标题:玉珠峰下的脱贫“接力”

乡村振兴 资讯:

七月盛夏,本应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宜人的时节。但站在玉珠峰山脚下,却让人难以相信此间夏日已至。高达5200米的海拔,使得这里的温度完全依赖于太阳光的直接照射。晴时暴晒,无觅阴遮;阴时凛寒,裹衣瑟瑟。阴晴交替间,时刻挑战着人们生理与精神的双重防线。

刚到达玉珠峰大本营,便远远望见一辆摩托向我们驶来。待至近处,才知道骑车的人是曲麻河乡昂拉村一队队长才巴久。他的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身上穿着的黄棉衣透着一抹淡淡的土色。在昆仑山玉珠峰暴烈的阳光与阴烈的山风常年侵蚀下,22岁的他皮肤黝黑而粗糙,但也多了一份在其他同龄人身上少有的成熟与坚实。

“欢迎你们来到玉珠峰”,才巴久的声音略带颤抖,显然,那件薄薄的棉衣并未能完全为他抵御这里的严寒。“快到里面休息喝茶”,才巴久的热情接待,也让我们身上的寒意淡了几分。跟随着他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他的办公帐篷。不到二十平米的帐篷,被办公桌、火炉、单人床、沙发茶几和一些生活用品塞得满满当当,而在其中,一面鲜红的党旗和国家五代领导人像格外醒目。

”每年的攀登季自四月份开始,至十月份结束。大本营的工作人员由一名党员,一名村队队长,一名村队队员组成。轮班是一月一换。每天的工作包括巡逻、清理大本营垃圾、隔十天去c1大本营看看帐篷装备有无损坏并加固帐篷等等……”才巴久条理清晰地向记者介绍了大本营的情况和每日工作内容。

在采访中,才巴久一直显得有些腼腆,直到谈起当初为何选择留在这里,不善言谈的他才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村里有三个队,每个队长都很照顾大家,小的时候就会学着他们的样子帮助别人,很多时候都是帮倒忙,现在想想那不叫帮忙,那叫捣乱,谁知道长大了却真的接下了他们的接力棒……”说罢,才巴久笑了起来,眼神透着怀恋,坚毅的脸庞上,洋溢着康巴汉子独有的温柔。或许在岁月深处,某种信仰的传承早已于他心底不经意间生根发芽。

才巴久向记者介绍,原来条件差,村里根本没有资金建造大本营。2020年全面脱贫以后,村里条件与以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而2021年后,为了推进正规化的改造,地方政府引导玉珠峰旅游文化发展方向、经营方式,开发昂拉村玉珠峰旅游区,打造旅游基地,提高慕名前来的攀登者的体验感,设立玉珠峰登山大本营。作为曲麻莱县曲麻河乡的旅游景点王牌,大本营除了为曲麻莱县昂拉村的牧民群众解决了就业、医疗及养老保险缴纳的问题,更通过村民分红这种模式提高了普通村民的生活条件,每年还会向村里考取大学的学生提供补助,真正做到了惠民惠生。

“我们一队队长年迈过世,而玉珠峰大本营是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每年村里老人的养老金、考取大学的补助金、年底每户的分红都是从这里来的,所以队里急需有一名年轻识字的人担任队长,村书记也第一时间联系了我和我的父亲,当时内心是很想把这个担子挑起来的,但我年龄小经历少,怕又像小时候一样办不好事,就放弃了。村里其它的人选,有的因为年纪大身体不好、有的因为不识字不方便开展大本营内的工作,所以一直没定下来,直到有一次父亲找我谈话,我才下定决心,即便干不出多好的成绩也要为村里承担起一部分职责,用行动去帮助大家。”才巴久说。

“虽然以前没有大本营时,也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但现在我们的服务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住宿、向导、饮食我们都有,向导、厨师还都是我们村里的,有证、有经验,厨师受过专业培训。我们还常备便携氧气瓶、葡萄糖、红景天口服液,预防游客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做到有备无患。总之,就是想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位客人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服务。

“去年人最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一百人,你看这是去年的数据”,才巴久说着掏出手机开始向我们展示:“2021年吸引外来游客1078名,实现旅游总收入为107万,除去各项开支,纯收入95万元,收益对象1242人,每人分红764元……”才巴久展示着一项项数据,黝黑的脸庞上,骄傲隐隐浮动。

采访结束,才巴久的神态似乎轻松了许多,仿佛是意识到当初的雏鹰已然开始振翅高飞后的欣悦,又或许是挑起重担后,心胸间燃起了继续克艰前行的斗志,“我一定会向村里的老人和前辈看齐,向他们学习。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为村里创造更多价值。”他似乎在向我们倾诉,又像是对自己呐喊,眼神澄澈而坚定着,望向窗外,望向玉珠峰顶,望向那同他的决心一样坚韧的,玉珠峰万年难化的冰川。

来 源 三江源报

监 制 尼玛旦周

编 辑丨江永尼玛

往期回顾

  • 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召开
  • 玉树市、囊谦县在2021年度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考核中喜获优秀县(市)
  • 打造“牦牛品牌” 走好振兴之路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