澉浦紫金山村:聚力打好“三张牌”,建设共富“新家园”
■撰文 翁人羽 王佳欣
绿树村边合,碧水绕人家。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已有不少游客沿着紫金山村的美丽乡村路打卡拍照。正值盛夏的江南水乡,在微风中带着阵阵荷香,令人神往。
近年来,紫金山村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山水生态为依托,以多元产业为方向,以改造转型为方式,着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有效探索促进增收新模式、共同富裕新路径,打造集特色餐饮、文化体验、乡村休闲、蔬果采摘、民俗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诗意栖居景区村庄,初步探索出一条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的发展之路,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好“转型牌” 旧途闯新路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紫金山毗邻南北湖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虽然生态环境资源优质,但也面临着村级产业单一、与景区层级不相匹配等问题,亟待闯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
对此,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主动求变,以山水生态为依托做好“旅游+”文章,打造精品民宿聚集区。利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民居改建的商玉客栈民宿群,凭借民国徽派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的乡村落院、舒适安宁的住宿环境、善良淳朴的乡土民风迅速出圈,获评浙江民宿TOP10、省级银宿级民宿。目前拥有独栋民宿10幢,客房49间,床位70余张,餐位150个,配套有餐饮、会务、民俗体验、阳光茶室等,既满足了游客的乡野度假需求,也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2019年,我们又在客栈入口处打造了凝聚1300年澉浦文化精髓的非遗民俗馆。”紫金山村党总支书记顾潘明介绍,“澉浦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我们要加强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村史资料,民间传说及群众风俗中的精神文化。”
匠心绘制的铁画、飘香千年的澉浦羊肉、时光记忆中的手工箍桶……在非遗民俗馆,浸润着岁月的澉浦元素随处可见,陈列展示的各类物件凝聚着千年文化精髓。同时,以民俗文化为内核推出“乡村民俗年单”,举办做尺糕、做青团、烧土灶、箍木桶、扎滚灯等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亦成为吸引游客的“法宝”。
此外,该村积极推进传统向现代农业转型,大力开展土地流转和农业招商,引进桃园种植基地和四季果园基地,汇集吾味农场、紫云里智慧农业等农业经营主体10余家,推动种植产业向规模化生产转变,有效培育了特色农业和农业休闲旅游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达到29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从2016年的2.7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3.7万多元。
民宿忙、农家乐、瓜果香、游客如织般涌进紫金山。家乡日复一日的变化,让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打好“整治牌” 旧貌换新颜
随着村庄旅游愈来愈火爆,当地村民感受到了“绿水青山”亦是脱贫致富、创业增收的“金山银山”,这也成为保护生态、爱护家园的最大动力。
早在2012年,紫金山村就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相继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设计及农房设计等。2021年投入整治经费38万余元,相继推进实施村庄房前屋后、河道岸坡、农村道路、田园风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全域环境大整治;狠抓垃圾分类建设,促进垃圾分类知晓率、准确率双提升;创设班子周会、村民月会、互比互评等机制,对人居环境治理开展集体评议,确保工作常态化、高标准推进。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健全。近年来,紫金山村在保持传统江南民居特色的基础上,相继建设完成新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有机推进农房立面改造,加强村级道路黑化和入村主干道路路灯安装,美化、亮化工程成效明显;对文化礼堂进行全面提升,丰富村民体育文化活动新体验;梳理交通节点和滨河景观,对进村主干道沿线庭院进行了绿化、优化,打造滨河体验慢村休闲区,串联不同空间建设紫云漫步休闲水岸,使得村庄交通经络更加美丽通畅。
通过美丽乡村初级版、升级版项目建设,目前的紫金山村,总体实现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生活改善”的新面貌。现如今,走进村庄就仿若走入了恬静闲适的世外桃源,条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到村民家门口;小河蜿蜒流淌,荷叶优美的身姿随风摇曳;瓜果挂满枝头;村中休闲广场、小公园、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在凉亭里纳凉歇息,小孩儿在健身广场运动嬉戏……一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打好“合力牌” 共建促共享
农村的土地、房屋和集体资产很多时候也被称为“沉睡的资源”。近年来,紫金山村坚持外力内力齐发,广泛整合各种资源、借助各种力量,积极动员广大农户参与,全力以赴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发展成果由全体村民共创和共享。
眼下正是水密桃采摘销售的黄金季节,仙桃缘农场又热闹起来了,工人们采摘、装箱……干的热火朝天。农场主陈燕觉得,这丰收的喜悦背后离不开村里支持。“这几年我们农场规模逐步发展扩大,每年一到旺季就会遇到人手不足的问题,多亏村里帮我们想办法,安排村民到我们农场来帮忙。”陈燕说。近年来,紫金山村将发展休闲农业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实行“农场+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优先返聘家庭收入一般的农户到农场就业,农户在收获租金的同时还可增加工资收入,解决了就业和收入两大难题。
此外,紫金山村按照“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组团发展”思路,探索“集体+”的新型经济合作模式,下好改革富农先行旗。加强合作抱团,“按照海盐县‘南北湖·五味村’精品旅游路线建设要求,2017年与澉浦镇联动成立了旅游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村域民宿、旅游项目、农家乐等旅游资源的盘活以及旅游营销推广。2018年,将老村部出租给县旅投公司打造游客接待中心,年收益超过20万元。通过参与县级抱团项目的方式,每年给村集体带来收益40余万元。鼓励本地村民就近选择就业或创业,定期发布岗位需求,让村民共享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村级自产自销点建设,通过销售农产品来增加收益,群众便捷度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个村的发展,离不开项目带动和产业支撑。接下来,我们将持续通过环境优化,资源挖掘,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有效撬动乡村发展活力。” 紫金山村党总支书记顾潘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