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文墨客中,不乏喜好游历名山大川的诗人,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诗作素材,诗人们灵感激荡,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仙李白绝对是历代诗人中游历过名山最多的人,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首诗是当时26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天门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北郊长江畔,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其中又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李白写有两首有关庐山瀑布的诗,其一为五言古诗,知道的人较少,其二为七言绝句,知名度较高。尤其是最后两句,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北郊,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应验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从南齐谢朓的《游敬亭山》和李白的这首诗篇传颂后,这座山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历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来此并写下诗篇画作,敬亭山也因此被称为“江南诗山”。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庐山的诗中最有名的除了李白的,还有苏轼的这首。诗题意思是“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位于江西庐山的西麓。当时,苏轼由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江西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这首诗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既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是东岳泰山的别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尊”的美誉。唐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第二年起,24岁的诗人开始过着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他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杜甫共有三首《望岳》诗,风格迥异,分别体现了他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这首是他青年时期游历泰山时所作的,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嵩山五岳之中岳也,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部,西邻古都洛阳。开元中期,唐玄宗常住东都洛阳,王维从济州(今山东济宁)贬所返回后,在洛阳附近的嵩山也有隐居之所。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嵩山景色和安详闲适的心情。
《游锺山》
北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锺山,即钟山,又称金陵山、紫金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紫金山主峰海拔449米,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古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早在三国与汉朝就极负盛名。王安石的这首诗,每句都有两个“山”字,一共出现了八次,非常的罕见;诗人借助“山”的反复运用,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特殊的美感,在内涵上也形成了独特的意蕴。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为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南宋辛弃疾写有两首登北固亭的怀古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咏江郎山》
南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江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以雄伟奇特的“三爿石”著称于世,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惊险陡峭的郎峰天游等景点。诗中描写的便是三爿石,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余米,形似石笋天柱,被誉为“神州丹霞第一峰”。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碧山又名白兆山,位于湖北省安陆市烟店镇,李白“酒隐安陆”十年,即以白兆山为居留地,留下了大量诗篇和诸多遗址遗迹在此。现在的白兆山还专门开辟了太白游览线,有白兆寺、桃花岩、李白读书台、太白堂、太白林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