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旅途中,我们常常遇见一些历史遗存。它们以及附着于它们身上的历史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返历史现场的契机。对非专业的人来说,对照着历史遗存的说明去欣赏是最常见的操作模式。但很遗憾的是,有时候这些说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此前,微史记频道曾报道过,有一家博物馆,将 “铜奁”译作“Bronze Toilet Box”(青铜马桶)的事;而现在,有一位高中生读者投稿来,将他看到的一些说明文差错提了出来。这位高中生朋友十分喜爱历史文化,他还开设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游思集”,讲述他与历史遗存相遇的故事。
紫金山骑行是我很推荐的事!
这样的酷暑里,上山骑车是为数不多值得早起的事情。参天的法桐挡住太阳,低空骑行带起凉风,琵琶湖、前湖、燕雀湖边都值得驻足。也不用设什么目的地,反正处处都是风景。
不过就算随意骑行,其实常走的也就那几条路,歇脚点也就那么几个,十朝文化园就是其中之一。
你还不知道十朝文化园在哪?就是四方城、下马坊那一片区域啦,沿陵园路离美龄宫不远的地方可以看见路牌,里面有十朝历史文化陈列馆、明孝陵博物馆、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旧址等等,还有一些散见的石刻构件和一片大草坪,往南走与下马坊遗址公园相通,无论参观还是休闲,这里都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不过呢,如果放慢脚步仔细瞧瞧,就会发现这么一个好去处其实是有“刺儿”可挑的。
从2号门往里走不远,会看见一个被称作“额枋屏风”的石刻构件。说明牌上写着“……额枋正面雕有双狮戏球,两边有鼎、宝瓶等图案。‘万’字底纹,回纹镶边,雕工考究,为不可多得的民居建筑遗物。屏风以仿古花窗网格图案,须弥座几何构架衬托……”
可是,我看看石刻,再看看说明,再看看石刻,看看说明,不由得还是一头雾水。双狮戏球是有的,虽然断成两半分开放置了也能看得出来,但“鼎、宝瓶等图案”呢?我走近找半天也没找着啊,回纹镶边也是有的,但“万”字底纹又跑哪去了呢?须弥座更是无从寻觅。
怀着疑惑的心情,我看了又看。左边半块石刻可以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雕刻着一只戏球的小狮子,下方刻有一个飘带构成的“福”字。下半部分刻满祥云纹,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云纹之间分布有葫芦、荷花、花篮、笛子、芭蕉扇、宝剑等图案,它们都系着蝴蝶结飘带,看起来仙气缭绕的样子。我心里一动,这几样东西不正是八仙手里拿的宝物吗?“对啊,这是暗八仙,代指八仙。”老妈在旁边说。原来如此!以物代人,古人真是聪明!
右边石刻同样分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双狮戏球的另半边,下面与左边“福”字相对的地方也刻有飘带绕成的图案,我们猜测是个“寿”字。下半部分同样刻满云纹,有蝙蝠图案环绕,数一数,五只,那就是表示五福临门喽。真是一块寓意吉祥的石刻啊!
但为什么说明牌竟然写错了呢?
继续前行然后左拐,经过康僧会、阿育王塔等雕像,就到了明孝陵5号门售票处,左边走可以到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右边走可以到十朝文化陈列馆。
咱们往右走,前行数十步,又看见一块石刻,旁边一块说明牌,哎,你猜怎么着,内容和上一块一模一样!那石刻纹样呢?赶紧去看看。双狮戏球、鼎、宝瓶、‘万’字纹,回纹镶边、须弥座都全了,原来说明牌对应的是这块石刻啊。
不过,等一下,石刻名为“额枋屏风”,额枋是建筑构件之一,确实是横着放的,而屏风呢?却是立着的,之前那块石刻一分为二竖着放置,或许可以称为屏风,这一块横着放,就不能再叫屏风了吧?
两块石刻相隔百米有余,雕刻内容也有不小的差别,却共用一个说明牌,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我想说,这么精美的雕刻,说明牌能更准确就好了,现在的状况不免令人遗憾。
十朝文化陈列馆往南走有一处“柱础群像”,主体雕刻是一块被推测为宗教遗物的石构件,四边内容相同,都雕刻有人字栱、壸门、破子棂窗等。看看说明牌,又有一个“刺儿”,壸门的“壸”少写一横变成了茶壶的“壶”字,看看下面的英文翻译倒是标明了“Kunmen”,那么汉字写错应该是手误吧?
唐·周昉《宫乐图》中的壸门图像
不过问题又来了,壸门在哪里呢?是指人字栱与破子棂窗之间那块方形区域吗?查查资料,感觉不对,壸门一般呈两侧弯曲、上部带尖的的形状,而且一般处在建筑或家具的下部。虽然壸门常出现在佛教建筑上,但这块石刻构件上并没有其容身之地啊。另外,破子棂窗占了雕刻的很大篇幅,说明牌上却提都没提。
说起来,这些歧误其实都不是什么大事儿,可能也没有多少人会留意到,但既然发现了,改正说明牌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吧,还是希望有关部门早日核对修正。
这就是我的十朝文化园歧遇记,其实也是挑刺儿记,是不是有一点好玩?
以后会不会有更多歧遇记呢?我希望不要有,但同时也有点小期待呢。
刘兴和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