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照片:小贩在天安门广场卖萝卜
这时候的天安门,还没有变成一个火爆的景点,人流稀少,这位小贩推着满满一车萝卜来售卖,见没人来买,他便坐在广场自备的石墩上休息,他的周围,还有其他推着菜来卖的商贩。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70年代,我国还没有“城管”这个职业,直到1992年建设部颁布《城建监察规定》,各地方单位才行动起来,组建了城建监察队伍,他们便是城管的前身。
第二张照片:正在做操的北大学生们
自1966年开始,全国高考便取消了,直到1970年,各个大学才开始重新招生,但这里要注意,是否能上大学并非通过考试,而是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后来我们把这一批从工农兵中挑选出来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图片中的学生,便是第一批被北大招收的工农兵大学生,他们正在集体做早操。
第三张照片:护城河上采冰
在空调、冰箱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老北京便靠冰窖过日子,官办冰窖和民办冰窖加起来有10多个,一般来说,到了三九天,专门的采冰人就会拿着钩连枪、绳子和运冰用的排子车,跑去湖面采冰。
采冰人先画好线,然后用钩连枪按线戳冰,接着将一块块大小差不多相同的冰勾到岸边,最后放到车上,用绳子捆好,便能运到冰窖里去,放满冰窖后,就紧紧关上门,等到次年夏天方能使用。那时候蔬菜水果的冰冻,靠的都是这些天然冰块。
第四张照片:正在上游泳课的学生们
该校是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原名为崇德学校,位于西城区西绒线胡同33号,举世闻名的人民大会堂西侧1000米。它可是当年的名牌中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都是从这里毕业的。
70年代,它是全市第一个正式复课的学校,这所中学不但教学水平一流,并且注重学生多方位的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设游泳课、键盘乐、京昆等特色课程。图片中的女学生们,正快乐地上着游泳课。
第五张照片:琳琅满目的商店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大家若要买东西,需要各种票证,啥粮票、油票、糖票、布票、自行车票,应有尽有,每样东西都要凭票购买,并且每人每个月内可以购买的副食数量是固定的,超了就不能买了,就算有钱也不好使。这张图片里的商店货物琳琅满目,和今天的小店比起来也丝毫不逊色。
第六张照片:孩子扶老奶奶过马路
自北宋后期开始,“缠足”这个陋习就在中国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虽然清朝立国之后就屡屡禁止缠足,但根深蒂固的思想让缠足之风难以停止,直到1912年孙中山先生颁布禁止女子缠足的法令,这种陋习才逐渐消失。图片中的老奶奶便是深受缠足荼毒的旧时代女性。
第七张照片:特制“三轮车”
老一辈的朋友肯定对这个“三轮车”很熟悉,那时候为了方便带孩子,便出现了这种款式的“三轮车”,可惜它早就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中了。
第八张照片:干农活的小学生们
上世纪70年代,北京的中小学生可都是要参加学农劳动的,“学农”这个词,是在1963年兴起的,是由学校组织孩子们体验农耕的活动,图片中的孩子们,正熟练地拖着大大一丛稻草。
第九张照片:兽力车
兽力车,顾名思义,用牛、马、骡子等牲畜拉的车,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出现兽力车。虽然此时的老北京已经有自行车和汽车了,但运送货物的时候,还是会采用传统的兽力车,不过在如今的城市里,应该看不到骡子拉车的场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