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端是额济纳旗,在这里,有一片胡杨林,而除了胡杨林,还有一位老爷爷。
老爷爷名叫班都,今年84岁了,已是高龄,但仍然做着和以前一样的工作:护林、巡视。
班都爷爷每天都会顶着太阳,牵着毛驴,来到这一片胡杨林深处:看看胡杨林是否有异常,定期定时地给它们浇水。
或许在我们眼里,这些胡杨林只是些普通树木,但在班都爷爷眼里,它们像孩子一般,从出生到长大,都有他的参与。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个的胡杨树苗已成长为如今的挺拔树木,连成了一片绿荫,不见以前光景。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片绿洲曾经是一整片的沙漠,而让这里有这般翻天覆地变化的正是班都爷爷。
正是由于老人的守护,这片土地才重现了58000亩的胡杨林,换回了如今的一片绿色。
01 从胡杨林到沙漠
1937年,班都爷爷出生于内蒙古的最西端——额济纳旗。
额济纳旗临近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大风一吹,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子便会随风飘散在沙漠的边缘地区。
长此以往,大量风沙逐渐覆盖周边,临近这片沙漠的许多地方都被沙漠“同化”,最终也成了沙漠。
班都爷爷虽然从小生活在临近沙漠的地方,但好在,他还有一片胡杨林陪伴。
好景不长,随着大量土地被风沙裹挟,成片成片的胡杨林,老的老,朽的朽,已不复当初光景。
原本,居住在这个地方的村民尚能忍受每日的风沙,可随着胡杨林的枯朽,风沙情况越发严重,环境越发恶劣,甚至连日常用水也成了难题。
久而久之,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都相继搬走了,希望可以去环境更好的地方生存。
起初,看到一个个村民离开这片土地,班都爷爷的子女们有些心动,为此,他们也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说班都爷爷跟着搬走,另寻它路。
然而,班都爷爷的不配合让子女们很是头疼。
为了让班都爷爷离开,他们甚至还用出了苦肉计,但是,这些办法都无济于事,班都爷爷不为所动,并怒气冲冲地道:“你们不要管我,你们走你们的,反正我是不会走的。”
班都爷爷从来都有自己的主意,而子女们也深知他既然做好了决定便不会更改。
于是,子女们只好妥协,搬离了这个地方。
就这样,一家、两家、三家……
相继离开!
眼看着最后一家村民也离开了,班都爷爷仍不为所动,他成了唯一一个不搬走、仍留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老人。
02 一守就是48年
从小伴随他长大的胡杨林由于风沙的侵扰,变得腐朽不堪,然而,这片胡杨林成了如今境地,他也不愿割舍当初的美好。
小时候,这片胡杨林守护着他,现如今,他便要守护着这片胡杨林。
其实,早在班都爷爷选择留在这个地方开始,他便有了要守护这片胡杨林的决定。
可事情的发展却不如他心中所愿。
在班都爷爷留在这个地方以后,由于人烟稀少,再加上环境恶劣,日常生活很不方便,更别提守护胡杨树了。
回想起刚开始的生活,班都爷爷回忆道:“刚开始,什么都难,但再难总还是会挺过去的。”
是啊,万事开头难,只要过了这道坎,便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他。
为了克服困难,班都爷爷一点一点地开始了“改变”。
此后的日子里,班都爷爷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保护胡杨林和种胡杨树上了。
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1973年,班都爷爷承包了这五万多亩的胡杨林,并开始把保护这些胡杨树当成重中之重。
胡杨树腐朽了,他便买新的胡杨树苗。
做完这些后,他把买来的胡杨树苗背在身上,牵着毛驴,来到了自己承包的胡杨林中,栽培它们。
然而,由于风沙不断侵扰这片土地,班都爷爷种的胡杨树苗,往往支撑不住风的力量,很容易便会东倒西歪,有的甚至直接“死亡”。
对此,班都爷爷心疼不已,但也毫无办法,只能尽力而为。
没有水浇灌,他便四处寻找有水的地方。
为了找水,他往往要走很远的路,为此,他磨破了好几双鞋,但也无怨无悔。
找到有水的地方后,他便又开始牵着小毛驴,带着装满水的水桶,让小毛驴带着来到胡杨林。
有水的地方离这片胡杨林距离不近,但班都老爷丝毫不嫌麻烦,也不畏艰辛,周而复始地牵着小毛驴,带着几桶水来浇灌这成片成片的胡杨树。
直到后来,时间久了,这样的方法显然有些过时,于是,为了减轻负担,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班都爷爷开始打井存水。
这样一来,浇水方便了许多,给班都爷爷减轻了很多负担。
然而,一个井无法浇灌一整片胡杨林,于是,班都爷爷便拿着铁锹不断挖井,接连挖了11口水井。
由于长时间挖土、开水井,班都爷爷的手上磨满一个又一个的血泡。
最终,这些血泡被班都爷爷一个一个地挑破,破了又长,长了又破,最后在手掌上“堆满”了厚厚的茧子。
尽管如此,班都爷爷丝毫不感觉到后悔,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水井,才得以养活着这片胡杨林,让这片胡杨林慢慢恢复往日生机。
长此以往,这片胡杨林“活”了,可遗憾地是,他的老伙计们却走了。
当初,为了挖井取水,养活这整片胡杨林,班都爷爷还把家里的牛卖了,骆驼也卖了,这才解决了取水难的问题。
不得不说,班都爷爷是伟大的。
此后的日子里,当班都爷爷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经历时,他总是忍不住感慨:“这些老伙计跟了我很长时间,他们确实帮我省了不少力气,当时卖掉它们,我实在舍不得,但是要说有没有后悔,我是坚决不后悔的。”
03 为什么班都爷爷对这个地方如此执著?
一路走来,班都爷爷一直在守护着这片胡杨林。
在这一过程中,班都爷爷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而这些困难不止来自艰难的生活环境,还掺杂着其他人的反对。
上文说过:班都爷爷当时自己选择留在这个地方,赶走子女时,子女听从父亲的话离开了。
当时,子女们只是以为父亲是因为舍不得生活了这么长时间的地方,再加上父亲有自己的主见,所以最终,他们在经过一番纠结后,选择谅解他、尊重他。
可是,当得知父亲承包了那5万多亩的胡杨林后,子女们才发现:父亲有着守护那片胡杨林,让胡杨林重返生机的愿望。对此,班都爷爷的子女们很是不解。
在他们的心里,父亲年纪大了,这样的年纪本该颐养天年,过着平静舒坦的生活,而为了这5万多亩的胡杨林,父亲却需要面对重重困难。
此外,这里的环境相当恶劣,本就缺水,胡杨树腐朽不可阻挡,子女们不确定付出了巨大努力,便真的会让胡杨林恢复生机。
因此,班都爷爷的子女们为了阻止他的计划,儿子曾在一天对他说道:“这50000万多亩的胡杨林,靠一个人是拯救不了的,您岁数不小了,为什么要给自己找罪受呢?”
让人没想到的是,儿子的话不仅没打消他的积极性,还被教育道:
“我老了,但老地方不能老,胡杨不能老,我要让它们还跟以前一样。”
如果说子女的劝诫无用,那朋友的话亦无什么用处。
事实也确实如此,毕竟除了班都爷爷的子女们,他的朋友们也经常劝班都爷爷放弃“重振”胡杨林的念头。
然而,他并没有听从朋友们的劝阻,而是决心想要改变胡杨林,让胡杨林恢复以前的一片绿色。
就这样,班都爷爷的子女们和朋友们见实在劝不动他,便开始支持他的决定。
“这么大的‘工程’,总不能让老爷子自己一个人干吧。”
于是,一有时间,他们便会帮助班都爷爷一起给胡杨树浇水。
长此以往,他们也开始在这一守护胡杨林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开始真正意识到了守护胡杨林是一项重任。
04 长达48年守护,终换来一片绿色
经过班都爷爷和他的“后援团们”的努力,胡杨林终于有了回报。
随着班都爷爷四十多年来的灌溉和栽培,曾经的胡杨林已经向死而生,成了一片绿洲。
可以说,如今的胡杨林已经改头换面,曾经的风沙问题也有了缓解。
对此,班都爷爷功不可没,而这样的一项成就也被媒体报道了出来。
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班都老爷爷的事迹,连环保方面的部门也被惊动了。
知道了班都爷爷守护胡杨林的事迹后,中国绿化基金会开始筹集资金,并把筹集到的十万余元交到班都爷爷手上,帮助其为胡杨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政府也开始重视起了胡杨林保护问题,为了解决用水问题,当地政府还开启了“黑河调水”的工程,让这片土地的河流灌满了水。
从此,浇灌这片胡杨林便不再需要班都老爷爷费尽心思地挖井取水了,轻轻松松便能用附近的河流浇灌胡杨树。
由于河水灌溉,沙漠的风沙问题得到了缓解,周围环境得到了改善,胡杨林已不再枯萎。
自此以后,这片河流将一直孕育并灌溉着这一整片胡杨林,让其永远散发勃勃生机。
当初,班都爷爷的子女们和朋友们都认为一个人养活一整片胡杨林,实在是不自量力,这件事肯定是办不成的。
然而,班都爷爷用他40多年的努力证明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地强大。
胡杨树向死而生,坚韧不拔,可以说,班都爷爷也像胡杨树一样,一个人和整片沙漠对抗。
一个人守护整片胡杨林看起来不自量力,然而,他用自己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告诉我们、回击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因此,每当我们看到胡杨时,脑海里便会出现班都爷爷的身影。
在漫天飞沙中,一个消瘦身影从远处走来,只见他略微佝偻着腰,背上背着些许树苗,一只手牵着毛驴,一只手扶着背上的树苗,步履蹒跚地向那一片飞扬的尘土中走去……
结语
“我肯定会死,但树多活一棵也是好的。”
当记者采访时问起班都爷爷对以后的期盼时,他这样回道。
班都爷爷对这片胡杨林所作的贡献并不能用寥寥几笔就此带过,他“一人养活五万亩胡杨树”的事迹在当时被报道后,引导了很多人参与到种树环保、防风抗沙的事业中去。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更多人参与其中,今后的环保事业会更上一层楼。
参看资料
《班都爷爷:相信的力量,让我们在沙漠中生生不息》人民日报[引用日期2020-03-21]
《83岁的他,走过了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一生》内蒙古新闻网[引用日期2020-01-18]
《班都老爷爷的守护之路!》内蒙古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