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子建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自己,不仅表达了对兄弟相残、骨肉相争的虚假情谊而失望,同时也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但在我看来,这首诗其实不仅仅可以用来形容手足相残之痛,结合历史,它也映射出了新中国建立前共产党与国民党“本为同宗却明争暗斗”的悲惨国内革命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国民党时常对萌芽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打击与压力,而1936年10月至1937年3月,宁夏青海马家军对于西路军的残害可以说是“其中典例”。
马家兵的西路残杀
说起马家军,可以说是西北地区无所匹敌的“地头蛇”,其军队之名来自于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的地方军阀名称,主要人物包括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因此合称为“西北三马”。
但三马并非共同统辖同片领域,而是各自有各自专管的地域,从而形成“狡兔三窟”的形式,可在打仗时形成包围势态,也为自己战败时留了一条后路,其中马步芳、马步青的军队被称为“青马”,马鸿逵的军队则被称为“宁马”。
在一定程度上,马鸿逵所带领的宁夏马家军偏向于战争前的侦查以及先锋消耗,而马步芳与马步青所带领的青海马家军,则更偏向于战争的主力对抗。
由于地处偏僻且曾收到国民革命军的邀约帮助,所以“三马”无论是在北洋政府时期还是国民政府时期,他们都承认中央政府,并在蒋介石的鼎力相助下保持着对于西北军区的治理权力。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受国民中央政府的指令,马家军需要击溃进入西北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由于马家军的军事浩荡,并且对于当地的地形天气了如指掌,因此西路军根本没有办法在西北地区将其击溃,甚至被马家军逼到绝处,濒临全军覆没。
西征小分队的逃亡
十几年来,马家军的残暴压制犹如梦魇一样压在西路军幸存者的心头,自徐向前河西兵败之后,西路军便在向东突围期间意外分散,而其中一支由20多人所组成的西征小分队便脱引而出,只因他的统帅为日后的开国中将秦基伟。
说起秦基伟将军,大家或许并不是十分了解,但事实上,秦基伟将军不仅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将领,更可以说是一名“红苗根”。
1914年11月,秦基伟出生于湖北黄安七里区秦罗庄,在他8岁的时候,父亲哥哥便撒手人寰、离开人世,所以打小起,秦基伟便习惯了挖野菜、砍柴卖、放牛、打短工的忙碌生活,通过不断的工作从而让自己活下去,也正因这样艰苦卓绝、奋斗不息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他勤劳、能干的品质和刚毅、勇敢的性格。
后来,从小便扎根生长于农民底层的秦基伟对于工农无产阶级很是亲近,对于那些仗势欺人的地主财阀反倒是深恶痛绝。
于是,抱着这样的思想觉悟与革命热情,年仅13岁的秦基伟便于1927年积极响应革命热潮,参加了儿童团、少先队,甚至最终加入了义勇队,参与了“黄麻起义”,成为了乡亲们口中的红色少年。
后来,年仅15岁的秦基伟加入了工农红军,16岁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在部队里,尽管年龄小、体格矮,他却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胆识勇气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性,不断成长、不断强大,最终成功担任了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二连的连长,成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士兵。
也因此,在此次西征中,他凭借着自己从军的多年经验和优秀意志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副团长”,但是由于敌军过于猛烈的追赶,秦基伟不得不带领自己手下的20多名队员往祁连山脉进发。
但祁连山脉终年寒冷,野菜野果几乎遍寻无处,原本就快弹尽枪绝的西路军小分队便不得不下山向乡亲讨要食物,最终于山下终于找到了一户游牧家庭,花钱讨了一顿羊肉吃。
但谁曾想马步芳早已料到了这件事的发生,于是早早地便在游牧村落发布了悬赏通缉令,因此这顿西路军小分队的饱腹之餐,不过是马家军的鸿门宴,其实这样的手段对于秦基伟而言不过是雕虫小技,但是饥寒交迫下所展露出的生存本能蒙蔽了他睿智、机敏的大脑。
所以当秦基伟反映出这是一个圈套时,一切都已经晚了,游牧家庭的帐篷外响起了阵阵枪声,并且传来马步芳缴械投降的警告与呼喊。
但是为了让自己的队员免受敌人的拷打,也为了保全西路军的尊严,秦基伟卯足了劲儿,拉开帐篷帘便指挥着猛烈发起进攻,并借着猛烈的炮火掩护,奔向下个山头,但马步芳早有此预料,所以下个山头等待秦基伟的也是漫山遍野的马家军。
秦基伟和他的突击小分队反抗无果,只能束手就擒,等待敌人的审判和考察。
暗藏身份的副团长
在被押解到马家军的阵营后,秦基伟等人便受到了严刑拷打的逼问,要知道当时马家军对于俘虏的态度可以说是恶劣至极,只要能够套出对方的身份以及西路军的军事机密,他们无所不用其极,要杀要剐全看心情好坏。
于是审讯官来到了秦基伟的面前,掐住他的双颊,狠狠逼问:“说你是西路军里的什么人?”
秦基伟则冷笑一声,不惊不辱地回答:“我只是西路军的一介伙夫,刚刚来到西路军不久便被各位大人给捉到这里来了,其他的我实在是不知情。”
看着秦基伟毕恭毕敬且茫然冷静的面庞,马家军并没有产生过多的怀疑,而是继续审问下去,但是突然20名俘虏队员中竟出现了一名叛徒,他记恨于秦基伟曾经对他的严厉呵斥与辱骂,便高声指认:“那个满脸麻子的并不是什么伙夫,他是我们的团长!”
听到这话,审讯官既惊喜又充满愤恨,再次然后走到了秦基伟的身旁,用脚蹬他一下,拽起他的头、逼问道:“居然敢骗老子,刚刚还说自己是一介伙夫,怎么有人说你是团长呢?”
面对敌人的恐吓与逼问,秦基伟依旧压抑心中的怒火,老实微笑地回应:“事到如今,我不得不向大人您解释了,我是当过连长,但团长这个头衔我是万万不能够担任的,我是受伤后上面看没办法打仗就让我去负责训练新兵。那么多新兵在一起,大家习惯性称呼新兵团,所以才有人叫我团长,但这不过是大家伙之间的玩笑和个人推崇罢了,我又怎么能算团长呢?”
看着他冷静而又无辜的回答,审讯官却依旧不依不饶,于是他再次来到了那名叛徒面前强逼利诱,最终套出了:秦基伟曾经是徐向前得意手下的消息。
但这个消息并没有给秦基伟一行人带来致命性的逼供,反而给了秦基伟他们生还的可能。
当时负责审讯的长官名叫马禄,而马禄曾经在与西路兵征战时,受到过徐向前的恩惠,一众900多号士兵都在徐向前将军的恩惠下存活下来,因此听到了秦基伟他们是徐向前的手下后,他便力保秦基伟一行人的安全。
此外,当时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刚刚成立,国民党和共产党碰巧签下“双十二事变协议”,因此国民党与共产党此时的首要目的是共同抗敌,而非继续内战,所以为了能够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马家军对于秦基伟一行人不得滥刑。
但当时尽管党中央极力保释,国民党人却仍然要将其留为人质,并要强行把他们押回西安,送往南京感化院,但最终,秦基伟还是在押解的路途中,以上厕所的借口成功逃脱敌人的严厉看管并顺利回到了党中央。
小结:
回到党中央的秦基伟并没有停滞,而是立刻跟随大部队前往了抗日战线,并在抗战中获取了极为显著的成绩与成就;他更是在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漂亮的一击。
最终功勋显著卓越的他成功于1955年授予了中将军衔,1988年又晋升为了上将军衔,成为了一代“开国中将”。
或许让秦基伟成功于困难中脱颖而出的不仅仅是他这些卓越的功勋,同样也是因为他果断机敏的头脑和镇定自若勇气共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