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呼伦贝尔,风光有巧工难绘之妙,景色有观赏不尽之美。2021年同样的季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16批硕士创业行动成员之一,李强被组织选派到鄂伦春自治旗挂职政府副旗长,为期一年。李强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博士,新世纪321人才二层次人选,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大豆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短短一年,如何倾尽所能发挥挂职干部的作用?能为地方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深思熟虑后的李强决定,还是从自己擅长的种子研究着手,推进当地种业振兴,为现代化农业注入科技力量。
“蒙科豆8号”——新品种突破种业储备瓶颈
李强对鄂伦春旗这片土地并不陌生。早在2013年,他就带队到鄂伦春旗、莫旗开展大豆育种试验,每年在这两地工作长达三个月。此次挂职,对于李强来说,倒像是“回家”。
鄂伦春自治旗乡村振兴产业布局是“一主三特”,以大豆为主要粮油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407万亩。李强鞍马未歇,走遍了大大小小的田间地块,对全旗的种植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与大豆打了数十年交道的李强发现,虽说鄂伦春旗种植大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农民常用的大豆品种一般都已有审定推广使用十年以上甚至二十年的历史。品种老化和重迎茬种植,已成为制约大豆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蒙科豆8号,就是李强带来的新品种。
多年来,李强一直参与优质高产“蒙字系列”大豆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工作,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育成审定6个新品种,以主要完成人育成审定11个品种。蒙科豆8号的选育,李强就是第一完成人。
这是一个优质早熟的食用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达41.22%,脂肪含量19.88%,抗病害、抗倒伏,耐密性也好,特别适宜在鄂伦春自治旗2100℃至2250℃积温地区种植。三年品种试验平均亩产达320斤以上,增产近7%。
内蒙古瑞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明欣喜地说:“一个新品种就能带动甚至盘活一个种子经营企业,能与李博士这样的专家合作,我心里有底!”
种业农业发展的支柱,只有通过政科企深度合作,联合开展品种选育,才能逐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大力提倡种业振兴之前,李强一直埋头在做。为此,他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试验田。
除了新品种蒙科豆8号,李强还带来了384份大豆育种材料,如今,正在大杨树镇近2000亩大豆品种试验和原种繁殖流转地上等待成熟。这份“厚礼”来自李强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经过多年反复的试验之后积累下的,它们将为鄂伦春旗的大豆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种源保障。
“集成技术包”——高科技消减土地连作障碍
七月的流火喷薄着夏的强悍,蓬勃旺盛的大豆秧苗在太阳的暴晒下低头窃窃私语。
大杨树镇恒毅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里,负责人代永刚放眼望去,碧绿无边,粗壮的秧苗比去年要高,叶子也更肥厚,他脸上流着汗水,心里却乐开了花:“多亏了李旗长推广的技术包,不然今年的大豆肯定得减产!”
以种植大豆为主的鄂伦春旗,90%以上土地常年连作。病虫害严重,土壤结构破坏抑制着根系生长等现象频发,会造成当地大豆产量逐年下降。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李强在大杨树镇振兴村使用了“大豆连作障碍消减技术集成包”。
“这个集成包,包括耐连作大豆品种鉴选、菌根共生、生物酶制剂、种子包衣、营养调控等,这是我带领内蒙古农科院团队与当地农牧科技事业发展中心合作,在鄂伦春旗实地实验三年的技术成果。目前看来,效果不错。”烈日下的李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街西村农民王立强今年继续连作大豆,播种时,他试着按农机站要求使用了大豆连作障碍消减集成技术包,如今看着秧苗的生长状况,他不再为减产而忧心。“从选种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李强副旗长都带着技术员全程指导。那么有学问的博士,亲自下田示范,真是为老百姓做事儿的好领导!”王立强的感动,流淌在他淳朴的话语里。
李强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长大后他又从事大豆研究,成为一名农学博士。所以,在鄂伦春旗百姓的眼中,这位总是扎在田间地头的博士专家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领导”,而是与他们并无二致的“农民”。这也是李强身上宝贵的品质之一,俯下身来到群众中去,实实在在为农民做事!
平日里的李强内敛寡言,但是只要有农民请教他任何农学问题,特别是涉及到他研究的大豆育种和种植领域,他便会和风细雨、深入浅出地耐心为群众讲解,细致入微,不厌其烦。
“只有农民真正掌握了科技种田的要领,才能彻底消除土地连作障碍,从而提高产量,达到增收的效果。”这也是李强多年孜孜以求进行学术研究的目标。
“科研工作站”——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解决鄂伦春旗种业储备、破解当地连作种植障碍的同时,李强积极推进科研院所的优良品种与当地种业企业的合作开发。除蒙科豆8号成功落地外,他带领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大豆团队与鄂伦春自治旗天源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的2022年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项目“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登科13号’的中试与示范”得到自治区科技厅的资助,项目经费100万元。
天源丰种业董事长郑艳说:“在李强副旗长的积极推荐和推动下,我们公司和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共同合作,进行了登科13号的科技成果转化,包括良种繁育基地、高产栽培技术和展示田,这不仅是对我们企业的扶持,也将对鄂伦春地区的大豆种植产生深远影响。”
2022年3月,李强主笔撰写了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大杨树大豆产业强镇”申报书,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将通过3年的时间将大杨树镇打造成国家级大豆产业强镇,带动鄂伦春旗大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月13日,鄂伦春旗人民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签署了共建专家工作站协议,聘请李强博士为专家工作站站长。
6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鄂伦春旗签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旗建设五年行动”合作协议,在大豆、食用菌、黑土地保护与利用、肉牛肉羊等领域开展深度科技合作。
多年来,李强主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2项。审定大豆新品种14个,发布地方标准6项,授权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充分发挥挂职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李强对接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专业部门团体,引进更多更好的科研团队和科技成果,为鄂伦春旗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的科技力量。
转眼间,一年的挂职期接近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挂职锻炼无疑是李强工作生涯中一段特殊经历,让他对鄂伦春旗农业尤其是大豆产业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和全新的思路。打造大豆产业强镇、大豆产业集群及大豆制种大县并不是空洞的口号,李强日复一日埋首耕耘,在兴安岭深处这片400多万亩的黑土地上,为打造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旗县的宏伟蓝图插上腾飞的翅膀。
大豆育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8到10年才能诞生出一个成功的新品种。从一粒种子出发,李强将他的科研之果遍植鄂伦春旗这片土地,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于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