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面对和解决难点痛点,才是旅游市场最大的卖点
“云南民族村作为我省老牌景区,基础条件不错但客流量不够,要深刻反思工作不足在哪?游客为什么不来?”日前,云南省委领导率队在昆明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调研推动旅游业快速恢复,在云南民族村如是说。
作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云南民族村于1992年建成开放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主题景区。盛名之下,云南民族村并未展现出与之相匹配的客流量,因此才会被云南省委领导点名,要求其“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不断推出新的旅游形态,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
↑游客在云南民族村参观。图据云南网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则消息的下面,有不少网友用跟帖的形式进行评论,“导游有一半功劳”“商业化气息太浓”“有些境内游比去东南亚玩还贵”……至此,“游客为何不来”的反思,逐渐演变为针对云南旅游的集体吐槽,显得格外刺目且发人深省。
游客为什么不来?这个问题虽然是引发讨论的焦点,但显然不是云南旅游的整体症结。据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云南共接待游客3.5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51亿元,分别增长3.2%、1.2%,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89.8%和75.5%。进入暑期,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热门旅游目的地人气火爆。实际上,正是因为云南旅游的整体火爆,才放大了云南民族村客流不足的窘境,进而使“游客为什么不来”成为问题。
尽管云南旅游一如既往地火爆,也并不意味着其中不存在问题,这也正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要深刻反思工作不足在哪”。问题的答案,显然就在异常热闹的网友留言区。其中,“强制购物”是众矢之的。8月6日,针对媒体报道的“游客参加低价游被导游要挟购物”一事,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综合执法监督局通报称,已责成有关州市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对涉事旅行社及涉事导游依法依规快速查处,并号召游客共同抵制“不合理低价游”。8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执法,依法查处“不合理低价游”。
云南旅游有多火爆,网友留言就有多热闹。对于云南旅游市场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坏事。每一条网友留言,实际上都是为提振云南旅游市场开出的“药方”:导游问题警示旅行社加强人员管理,“商业化气息太重”意味着需要规范旅游场所的布局和经营,关于旅游整体开销的投诉,则提醒相关部门科学规划旅游产品和价格体系。这些问题囊括了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等各个环节,正视网友不那么美好的旅游经历,解决网友在旅游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才能营造更加宽松美好的旅游环境,从而实现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不久前,云南相继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全面建设文化和旅游“双强省”,打造万亿级现代旅游文化产业。旅游是云南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在持续推动云南旅游业复苏的同时,勇于面对和解决难点痛点,才是旅游市场最大的卖点,而这首先要“深刻反思工作不足在哪”。同理推之,需要因此有所反思和行动的,也不仅仅是云南旅游。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