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华灯初上,天津意式风情区内也开始热闹起来。街区里音乐弥漫,游客坐在户外正品尝着各国风味的美食美酒。在灯光的衬托下,一座座洋楼旧居更显历史沧桑。漫步其间,仿佛置身异域风情之中。
图为天津意式风情区内拍摄的意式雕塑和建筑群。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随着“第三届天津夜生活节”拉开帷幕,73岁的意大利人雷纳托·佩戈拉罗也格外忙碌。雷纳托来中国十几年,和儿子加布里埃尔·佩戈拉罗在天津意式风情区内共同经营着一家餐厅,让游客能够品尝到地道的意大利美食。
今年,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突袭天津,街区的不少餐厅一度暂停营业。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天津意式风情区的商户正有序开展经营。“这段时间,政府帮助我们减免了一些租金,我们也把心思用在了研究新菜上,推出的菜品很受欢迎。”雷纳托说,为保证餐食的原汁原味,食材基本上从意大利进口,“疫情期间,我们也和食材供应商积极沟通,目前酒类、奶酪、肉类等食材的库存能够满足需求。”
意大利人雷纳托·佩戈拉罗在他的餐厅内忙碌。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2004年开始,雷纳托在天津常住,从事中意贸易。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他,第一次来到天津意式风情区,就被深深地吸引。
天津意式风情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始建于1902年,区域内保留了100余栋小洋楼,是目前洲唯一保存完整的意大利风貌建筑群。街区由意大利建筑师规划设计,当时建有住宅、花园、广场、学校、球场等诸多风格独特的功能性西洋建筑,梁启超、曹禺等一批中国文化名人也曾居住于此。
图为天津意式风情区内的一座意式风格建筑。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这个街区充满了意大利风情,来到这里,就好像回到了我的家乡。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决定在这里投资一个纯正意大利风味的餐馆。”谈起当初的选择,雷纳托感慨地说。
独特的风貌建筑,悠久的历史人文,十几年来,雷纳托的生意一直红火。然而,疫情以来,整个街区也遭受了不小的冲击。如何让百年街区焕发出新的光彩?当地政府思路明确:把天津意式风情区打造成全市独具魅力活力的特色商业街区、知名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和展现天津国际化大都市风采的“城市会客厅”。
拓展公共空间,增强休闲功能;打造随性停留、自由漫步的空间;路面铺装、加强绿化……随着天津意式风情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的实施,整个街区的颜值更高了。灯光秀酷炫震撼,街头乐队、阳台歌剧、戏剧巡游轮番上场,聚拢了人气、商气。
图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的意式风情区马可波罗广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今年以来,以天津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河北区在意式风情区提升改造、品牌塑造、项目承接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将坚持市场化运作,依托专业团队,高标准制定业态规划;引进一批首店,打造独有的特色旗舰店,引爆消费热点;讲好意风故事,活化历史文脉资源,放大洋楼文化溢出效应。随着‘第三届天津夜生活节’启幕,我们将策划更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利用周末时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露营季主题活动,为都市青年打造暑期潮玩聚集地,释放消费活力。”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宗锦说。
走进街区一家电影主题意大利餐厅,老电影《罗马假日》正在播放,预约而来的客人,一边小酌来自意大利红酒,一边沉浸在浪漫的电影故事中。据经营方介绍,餐厅会不定期举办意大利国际名品时尚文化展销周、中意经贸文化周等活动。因为疫情缓和,餐厅这个月预订情况很不错。
不仅如此,依托天津意式风情区独有的文化、历史、建筑资源,当地政府还将恢复曹禺剧院演出功能,为梁启超故居、曹禺故居等名人故居群量身定制“剧情”“脚本”,让文化变得有感知、可体验、能沉浸、可消费。
傍晚时分,游客在天津意式风情区内游览。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中国特色商业街”“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津门新地标”……如今,天津意式风情区正成为津城一张靓丽的名片。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意式风情区也名列其中。
现在,河北区努力打造“大意风区”,实现商旅文融合发展,目前已吸引华为天津区域总部等多家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相继落户。
游客在天津意式风情区内游览。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这里有各具特色的洋楼,有异国情调的街区,有历史名人的故居。我们将以文化为灵魂,以商业为载体,打造更有活力、更有品位的百年历史街区、时尚商业群落,让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创业新热土。”天津市河北区委书记徐刚信心十足。
街区的变化让雷纳托父子有了新的动力。加布里埃尔已帮助父亲开设了餐厅的微信公众号,除了推介餐厅,也介绍意大利的美食文化,吸引了一批粉丝前来打卡。
“我追随父亲来到天津,也在这里娶妻生子,这里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看到中国发展日新月异,我也相信我们在天津的工作和生活会越来越好。”加布里埃尔对未来满怀期待。
总策划:赵丹平
策划:王建华、刘元旭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邵香云
记者:邵香云、李鲲、张宇琪
视频:刘润芝、方金洋
编辑:闵捷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天津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