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又称“伊阙”,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就位于我国著名的古都:河南洛阳,是我国四大石窟之首,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龙门石窟始建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此后,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断续营造,前后四百多年,现存窟龛2300余座、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00多品、佛塔70余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龙门石窟自然是震撼人心的世界级古迹,只是它但远在河南洛阳,并不是我们说去就能去的。那么,如果你身在辽宁,也想领略一下北魏石窟的风采,那么,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的万佛堂石窟,也能带给你满足。这里前临凌水,背靠福山,是一处兼风景与古迹于一体游览胜地。
万佛堂石窟开凿在河边的悬崖上,东西长100米,分东、西两区,共16窟。西区9窟,分上、下两层、上层有3窟,下层有6窟;东区7窟。西区石窟均有摩崖题记,记载石窟开凿的时代和缘由。西区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时间上只比龙门石窟晚了5年,时间几乎是同时的。
万佛堂石窟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据传,最初万佛堂石窟的规模很大,分为上中下三层,拥有各种雕像万余尊,万佛堂之名也是由此而来。但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雨剥蚀,又临近河道,还多次被河水冲刷,下层石窟已全部被毁掉了,只存上边的两层。万尊佛像,只剩下400多尊。新中国成立后,对万佛堂进行了多次修葺,这一珍贵文物古迹才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北魏时期佛教石窟遗迹。
万佛堂石窟的中心位置是一个边长3.5米的方形塔柱,直通窟顶。塔柱四面布满了雕刻造像,下部四面各雕一佛龛:南置宝生佛,东置阿佛,西置弥勒佛,北置燃灯佛,也属后世所造。塔柱上部各面雕刻着释迦、侍者及供养人像,四柱角上的山峰、盘龙以及窟顶上的飞天,门楣上的几排千佛式小像等,刀法遒劲而生动,均是北魏时期的雕像。
第六窟中的交脚弥勒佛,高3米,是万佛堂中最大的雕像,交脚倚立,水波状发,长眼细眉,高鼻薄嘴,形象生动,具有北魏造像的特点,是整个石窟造像的典型作品;东区号窟中的造像,多已风化,只有4、5、6号窟部尚存,这里还有珍贵的造窟题记,现存20余字,题记不仅记述了造窟的始末,也是研究契丹早期历史的珍贵资料。
3号窟中还有一组清末的泥塑,正面为千手观音,左右分别是文殊、普贤。在石窟外面的悬崖上,还有一些零散优美的小型造像,但由于年久风化,大多数都已经是面目难辨了。
万佛堂石窟虽然规模难与云冈、龙门石窟相比,但建造年代及造像艺术却属于一个体系,加之地处东北,地理位置重要,不失为研究中国东北佛教源流、雕刻艺术以及东北历史地理的极为珍贵的文化遗迹。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