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州(今茂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
唐蕃古道上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
在秦汉时期,羌人的先民就已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茂州“以郡界茂湿山”而得名。
本组图片拍摄于1917年,为美国摄影师甘博在四川考察时所拍摄。
茂州城门
茂州古城建于宋朝熙宁年间,明代洪武年间和清代康熙六年(1667年)分别进行重修,城墙有垛口1039个,城门四座。解放后古城因故被拆除,只有内城南门尚留存于今,
茂县的寺庙
茂县是多民族聚居地,这和茶马古道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古时候人们通过茶马古道进行贸易与族群流动,使茂州成为了儒、释、道、伊斯兰教以及少数民族传统宗教等多元共生之地。
寺庙内景
一座寺庙大殿内神态各异的罗汉像。罗汉造像的背景石雕广阔而复杂,似乎在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其精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阴阳脸
看脚的造型应该是一个女性,手里拿着一把扇子,上面写有:“脸是阴阳脸,扇亦阴阳扇。遇美笑盈腮,遇恶怒满面。” 是民间一个惩恶扬善的人物。
藏族一家人
羌族占茂州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除此之外,在茂州境内还居住着汉、藏、回等十七个民族,从古至今,各民族人们在这里融洽相处,共同劳动和生产。
祈雨
每年的春季,羌族百姓都要举办最隆重的民族节日:“祭山会”(又称转山会) 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当地儿童
一群孩子正坐在石头垒砌的围墙边玩耍。看他们健康的肤色和胖乎乎的身体,说明当地人们的生活还过得去,没怎么挨饿。
小孩与狗
很有趣的一张照片:蹲在地上的小孩子和他的“四眼”小黑狗同时抬头看着摄影师的镜头,两者的眼睛里都充满了警惕。
整理烟叶
三名男子坐在门槛前,正在认真整理手中成捆的烟叶。身后的木门很气派,可能是一座寺庙的大殿。
游城隍
擎伞盖,吹响器,抬轿子。不过轿子里坐着的不是人而是“神”。在过去,但凡城市无论大小皆有城隍,他是一方水土的守护神。 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是城隍出巡的日子,人们都要大张旗鼓地抬着城隍周游城区。
河边的石柱
在茂州,有岷江河、黑水河和土门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图为河边的一处古墓葬,墓前密密麻麻地树立着望柱和石马。照片的右下角,可以看到在路边摆放的一个小摊点。
放鸭子
一群鸭子在收割后的稻田里觅食,放鸭子的男子背着一个非常大的竹编斗笠站在一旁看守,他的发型一看就是那种剪掉辫子后留下的 。
赶猪
四川人饲养家猪的历史非常久远,根据从巫山大溪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猪骨骼、陶猪头以及家猪左下颌齿骨可以证实,在距今5300-6000年前,四川已开始饲养家猪了。图中的男子正赶着自家饲养的两头黑猪前往市场售卖。
山村小街
大山脚下的一个村落的街道,高低不平的路面是用石块铺成的,在道路两边分布着一些小的商铺。
背柴禾的人
老人穿着短衣衫和草鞋,打着绑腿,显得精明强干。他裸露着瘦骨嶙嶙的胸膛,背着一捆干柴大步流星地走在前往集市的路上,手里的拐杖是他翻山越岭的工具。
观澜桥
观澜桥是一座悬索桥。明正统年间,由都御史寇深复建“观澜桥”。这座桥为篾索木板吊桥,桥墩为石砌, 桥楼为二层飞檐式楼亭。在亭前有一座向北而卧的石刻犀牛,人称“犀牛望月”,为古茂州八景之一。
桥楼下的洋人
这座桥楼设计得非常巧妙,上下两层,用非常粗的木柱支持着, 木柱上可以固定绳索,在桥楼的上层堆满了保持稳定的大石块。
准备溜索的人
溜索是原始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图中的男子正将自己固定在溜索上,准备过河。
溜索中的男子
溜索一般是双股和单股的。这种单股的难度更大一些,吊在上面的人通过绳索从高处滑到地处,整个跨河过程仿佛杂技一样惊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