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突发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据报道,当天在现场的多为慕名前往寻山踏水的游客。
龙漕沟,恰如其名,是个未经专业开发的“水沟”,甚至是个入口处竖立有警示牌、装有铁门的“路人免进”之地。它何以成为一处夏日避暑打卡的胜地?
从社交平台上残存的蛛丝马迹来看,没做好功课的游客听了分享博主的推荐,对龙漕沟心动很是正常。“暮光森林”“冷色系”“挪威的森林”等高级感文案推荐语配合低对比度的冷调精修美图视频,在这个暑气极盛的夏天显得格外诱人。再加上相关推荐帖数量不少,“小众”“宝藏”“免费玩水”等推荐语更是给人去了就是赚到之感,连明晃晃的警示标识也在侥幸心理作用下被视若无物了。
然而,冷调滤镜下的龙漕沟就算再美,终究不是需要借助小红书等平台推广的“冷门旅游景点”,而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危险地段。各个平台上诸多力荐龙漕沟、让此处摇身一变成为宝藏玩水胜地的“种草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这场悲剧发生。
法律专业人士认为,山洪才是造成游客死亡的直接原因,平台通常是信息撮合服务的提供者,如果不是故意违背事实做虚假宣传,也没有从“推广”龙漕沟旅游一事中获利话,单以法律论责,难以追及平台。
但法理是最基础的底线,法理之上,还有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信任与连接。一些分享平台主打的“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的理念,孜孜以求营造的“真实分享”的社区氛围,也使得其使用者对平台内容质量本身抱有期待和信任。回应这份期待和信任,是平台应尽之义,也是平台长久留住用户的立身之本。
事实上,一些平台未必不想管,也未必没出台过一些对分享内容的监管措施,但如何能真正做到有效监管,揪出可能对社区使用者带来危害的内容,又不误伤正常的交流分享,背后则潜藏着困扰社交分享平台多年的难题:主打用户分享体验、主张鼓励普通人自我表达的平台,到底该如何进一步落实细化到每个用户分享内容的监管责任?
和意见领袖在传播链中至关重要的微博等平台不同,小红书等社交分享平台中,普通人的意见表达会成为社区分享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一条“种草”笔记可能点赞不过百,但是成百上千条相关推荐聚集起来,则很容易引起用户群中模仿、跟风的行为,这般分享的概念本身有其不断分裂、传导的生命力所在,所谓的“种草”“拔草”便是如此逻辑。
而小红书等平台过往推行的针对平台用户分享内容的“啄木鸟”计划等,多是运用算法加人工审核的法子,对商家的不良营销加强监督管理。但算法或许可以监测单条图文流量暴涨、买粉买推广等硬性的、具备一定特征的行为,却很难进一步识别大批量文字、图片的软性包装话术,对普通内容分享的监管效力不足。而人工审核面对千万量级的分享贴,又有时力不能及,或是难免疏漏。更何况,内容分享社区的生命力也是系于爱分享、善于分享的普通内容生产者之上,平台如若对用户所发表的内容限制过多,掣肘重重,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反过来打击分享者积极性,对社区长远发展并无益处。
不过,即便有效监管内容的难题短期内难以寻得根本性解法,平台也并非完全无计可施,更不能以此为借口,直接弃自己的监管责任不顾,对分享内容听之任之。除去常规算法加上人工审核双管齐下之外,自用户起家的平台或许可以考虑更多地借助平台用户本身的力量。比如,畅通举报渠道,让用户能够更方便地行使自身作为社区内的一员,对社区氛围监督维护的权利;再比如,平台方也可以将内容监管的分类做得更细,对这类很可能涉及人身安全的攻略信息,可以在用户举报时单设一条如诱导风险行为等选项,对这类举报信息则可以加速处理。平台本身也要提高自身技术力,在判定一些分享内容可能造成风险信息传播后,要有能力快速撤销算法推荐,以避免更大范围的传播。
说到底,平台是社区文化的维系者,在该监管的时候做好监管,不漠视,不缺位,是为用户着想,也是为平台长远发展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