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方山观象祭祀建筑群庞大的规模,复杂的组合,从庙、坛、墠、坎、壝、石塑龙、六器、道路等等,这都是秦汉时期和秦汉时期之前国家祭祀建筑组合的最高级别。方山观象祭祀建筑遗址庞大的规模,具有国家祭祀的性质,笔者推断这里可能为东方远古观象祭祀的中心。通过观察还可以发现,其中有一部分积石堆的形状很像古代的六器,即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
方山密林中的63号祭坛
方山北部68号祭坛(南面已经倒塌)
方山平原
六器是古代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1975年烟台芝罘岛发现的两组玉器,均为一圭、一璧、两觿的组合,推测为秦始皇时期祭祀当地八神中的阳主留下的器物。1979、1982年山东荣成市成山头发现两组玉器,第一组玉器为1件玉璧、2件玉圭和1件玉璜,第二组玉器为1件玉璧和2件玉圭,推测为成山头祭祀齐地八神中的日主留下的器物。
圈子墙
方山北部松林
啷当脖
31号积石堆形似玉璧,为冬至祭天用
玉璧形似天盖,用以祭天。31号石塑龙龙首有个巨大的圆形祭坛,与它中心的石环构成玉璧形象,是用来祭天的。31号石塑龙的南面以一个高约2.9米、直径约12米的圆形祭坛为龙首,这个祭坛也是两层结构,和主祭坛的高度一样。由于它的位置特别,既是龙首又是祭坛,外面有壝墙围护,壝墙外面还有一块半圆形的墠,形制特殊,判断专门为冬至日祭天所设。在古代,冬至这一天在北方地区的日影最长,最容易观测,所以汉代以前都是将冬至日作为新年的开始,因此31号祭坛的地位自然非同一般。
31号祭坛
63号祭坛
70号坎
56号积石堆(这是一只老虎的形象)
63号积石堆形似玉琮,为夏至礼地用
在方山上的积石堆中,有一类明显呈方形。观察这些方形祭坛,特别那些稍小一点的,你会发现它们都以中心一圈圆形的石环为中心堆垒而成,很像玉琮的形状。这其中,尤以63号祭坛最为形象。
玉琮外方内圆,外方象征地,内圆象征天,玉琮是用来礼地的。“六器”的说法虽然在《周礼·春官宗伯》中才有记载,但是从考古发掘品来看,玉琮等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已大量出现,形状和用途很多。
63号祭坛位于东西第10大路和南北第5大路交汇点的西南,距其西面56号积石堆东侧只有十几米。它在方山的正西,靠近64号祭坛,位置偏向中心,所以也很特殊。
63号祭坛分两层,底层是底边长宽各为3.3米,高约1.9米的方台,方台东北角有大石头垒砌的两级台阶可以上下。方台顶面中心有一个高0.9米左右的小平台构成,也就是说它的高度和主祭坛一样。这个祭坛也以中间的一个石环为中心全部以巨石垒成,这一点就连主祭坛也比不过,因此很有气势。
观察发现,63号祭坛形似玉琮,且祭坛的许多石块都偏黄,祭坛两边,南北第五大路和南北第六大路的壝墙也都是黄色土石垒砌的,这在方山上很是独特。
笔者推断,63号玉琮形祭坛应该与它北面的70号坎和两边的壝墙构成夏至日祭地的场所,地位自然非同一般。
63号祭坛西面,几乎与之相连的是56号积石堆,二者均位于方山西部。56号积石堆中有一组积石形似老虎,笔者认为这可能就是六器中的白琥。
在方山南面,南北第十大路南面与圈子墙交接处的西面不远,编号9的积石堆就是一个明显的玉璜形状,非常壮观。在方山北面,尤其南北第十大路的尽头附近,有许多积石堆很像玉圭、玉璋。
9号积石堆
26号祭坛
26号祭坛北面
26号祭坛壝墙
26号积石堆位于东方,为春分祭日用
26号祭坛位于第8大路东面一道长510米石墙北面的中心位置,是方山所有方形祭坛中体量最大的一个。它与别的祭坛紧靠圈子墙不一样,位置偏向方山中心,呈一座金字塔形建筑。因其代表北斗星,笔者判断其为方山观象祭祀建筑群中的主祭坛,是春分祭日用的。
主祭坛的北面有一部分内凹,大致平面是个长方形,整个形体向上略收呈阶梯形,外围用巨石砌垒,高约1.9米,上边又有许多小石块堆成的高约一米左右的金字塔形平台,总高近3米,是山顶平原的最高点。
这座祭坛顶部也有圆心,但圆心却不止一个,由于多年来人为破坏搬动了祭坛上面的石块,到底有几个难以确定,但四角各一个还是可以看出来。既然它代表的是北斗星,笔者判断那些圆环除了通天功能以外,应该代表着北斗星上的各个星辰。
冬天的64号祭坛
秋分的64号祭坛
64号积石堆位于西方,为秋分祭月用
64号祭坛位于东西第8大路西面与南北第6大路交点的西北10米左右,与63号祭坛相距仅有150米。
64号祭坛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位于低于地平面0.5米的一个土坑中,坑中地面用石块平铺大致呈6边形,与主祭坛高高的立于山顶完全不同。在64号祭坛的西南部分,有一个石砌的圆孔贯穿上下,应该是祭祀所用,表示贯通天地,非常独特。
《礼记•祭义》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备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由此,春分祭日于东方较高的祭坛上(明),秋分祭月于西方低洼的坑中祭坛上(幽),若26号主祭坛代表春分是祭日的,那么64号应该代表秋分是祭月的,地位自然很特殊。
需要说明的是,64号祭坛正是笔者根据《礼记•祭义》的说法找到的。
古人祭日祭月的目的实际是为了迎祭春分、秋分,代表一年。26号、64号祭坛的发现完全符合古籍的记述,也证明方山上的祭祀建筑群确实是为祭祀天地日月而建。
68号祭坛
68号祭坛
69号祭坛
68号和69积石堆遥相呼应,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
68号祭坛位于东西第17大路和南北第13大路交汇处的西北不远,正对北面方山最高峰啷当脖。它处于方山北部的中心,四周树木茂密,笔者是经过多次寻找才发现。
68号祭坛建在一个圆形土台上,南面的墙体坍塌,可以直接走上去,其它三面石墙保持基本完好。它的外面由大石块垒砌,在高1.3米的地方开始四面都向里面内收,再向上垒砌成一个高0.6米的长方形平台。方山上这种组合的祭坛地位都极其特殊。
68号祭坛因为在方山北面的中心位置,笔者推断68号祭坛代表四方中的北方。
因为发现了68号祭坛,笔者推断在方山南面靠近中央的地方,也会有一座对应的祭坛。最终,在南北11大路的南面尽头,笔者找到了紧依着外面围子墙的69号祭坛,它位于方山正南方,68号祭坛正南一千米处。
69号祭坛四周是用黑色的巨石垒砌而成,呈南北方向的长方体,墙壁非常规整,高度有1.5米左右,非常有气势,北面墙壁还依着一块黑色巨石。
由此,笔者得出结论——
31号祭坛在东北,形似玉璧,用以祭天。
63号祭坛在正西方,形似玉琮,用以祭地。
这和后来祭祀天地的祭坛空间上为天南地北有一些差异。古代东面代表阳,西面代表阴,天是阳,地是阴。因此笔者认为正因如此,所用祭天的祭坛在东面,祭地的祭坛在西面,同时它们也可以与祭祀日月的祭坛相对应。
26号祭坛代表东方,祭祀太阳,代表春分。
64号祭坛代表西方,祭祀月亮,代表秋分。
69号祭坛代表南方,代表夏至。
68号祭坛代表北方,代表冬至。
方山偏中心位置的特殊祭坛,主要就是上面论述的,笔者所认定的代表天地日月,东西南北的六个祭坛。
当然,方山上六器形的积石堆和《礼记》中记载的应该出现的方位有一定差异,六器也不是完全对应天地四方,笔者推断:这可能跟方山祭祀遗址远早于《周礼》的成书年代有关,当时还没有准确的方位规定。
笔者认为,以巨大的积石堆构成的六器来祭祀天地四方,也只有在远古观象祭天的中心才可能具有这样的魄力,更显示出方山祭祀建筑群的与众不同之处。
方山上的大路
56号积石堆
日出东方天下明
探秘山东省栖霞市方山远古观象祭祀礼制建筑与龙图腾之七——
东方远古观象祭祀的中心
参考文献:
1: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齐鲁书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2:何驽:《在陶寺遗址中寻找尧舜》《光明日报》2021年8月28日
3:高广仁、栾丰实:《大汶口文化》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4:张学海:《龙山文化》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5:王献唐《山东古国考》齐鲁书社出版1983年11月第一版
6:迟克俭:《古莱国初探》《齐鲁学刊》1984年第1期
7:丛领滋:《莱与东莱两国论》《管子学刊》1992年第3期
8:杜在忠:《莱国与莱夷古文化探略》《东岳论丛》1984年第1期。
9:黎耕、孙小淳:《陶寺IIM22 漆杆与圭表测影》《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 2010年第4期
10:严文明 、吴诗池 、张景芳: 《山东栖霞杨家圈遗址发掘简报》《史前研究》1984年
11:田亚岐、陈爱东:《凤翔雍山血池遗址初步研究》《考古与文物》2020年第6期
12:何驽:《从陶寺观象台IIFJT1相关尺寸管窥陶寺文化长度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5年第10期
13:关增建《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地中概念》《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第3期
14:曹斌《胶东铜器与西周纪莱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1年
15:宋承钧:《胶东史前文化与莱夷的历史贡献》《东岳论丛》1984年第1期
16:王睿、林仙庭、聂政:《八主祭祀研究》 文物出版社2020年5月
17: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良渚遗址群》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18:郭大顺:《红山文化》文物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