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璀璨辉煌的建筑历史中,苏州园林无疑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纵观世界,苏州园林艺术都是别具一格的存在。
所有去过苏州园林的人,都会对这里一步一景的设计感慨万分。闲庭信步赏美景,咫尺之内造乾坤,就是对其最贴切的形容。
不过,并非所有的私家园林都如苏州拙政园那样精致万分,在安徽合肥的二环路边,至今还保留着一个破败的园林。
这个园林正是当年受到万人瞩目的“墨荷园”,但最令人惋惜的是,这个耗资2.5亿元的豪华园林,最终却只落得了破败收场的结局。
安徽富商的雄心壮志
2002年,一位仪态富贵的安徽商人,跟随朋友来到了苏州游玩,在同行旅人的介绍下,他们一同走进了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在烟雨朦胧的景色里,这位富商见识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韵味,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回到安徽合肥后,这位富商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在商海中浮沉多年的经验,让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这位被苏州园林激起浓厚兴趣的富商,正是当年在安徽合肥地区赫赫有名的刘传生。
刘传生出生于1962年,那时我国还没有开始改革开放,他的家庭也算不上富裕之家。
但从小开始,刘传生就展现出了其他孩子所不具备的机灵与勇气,不管做什么事情,他总能找到和别人不同的解决办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华夏大地,刘传生也顺着时代的潮流,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刘传生所经营的业务范围,也无非是低价从南方买入低价货物,再到当地进行销售,与其他下海商人大同小异。
但随着资金的逐渐积累,刘传生便开始展现出了他过人的商业天赋,除了之前的业务,他还投资进入了更多的商业领域。
几十年间,刘传生逐渐从一个无名之辈,变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在当地的商会里,他的名字非常具有含金量。
人至中年的刘传生,此时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但他对开拓自己商业帝国的野心却并未停歇。
尤其是在一次偶然的旅行之后,他看到了苏州园林独有的风韵,也看到了苏州园林所带来的巨大商业收入。
苏州园林作为这里地标性的旅游景点,每年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进而带动了周边餐饮、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身处安徽的刘传生深知这项产业所能带来的价值,因此,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他心里萌发。
在刘传生的设想中,他计划以苏州园林为蓝图,在安徽合肥修建一个更加美丽、更加精美的私家园林,同时更要有自己的风格。
刘传生想要的风格就是:大!他要修建全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大到面积超过苏州十大园林占地面积的总和。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知身边的好友后,好友们无一不感到万分惊讶,并且极力劝阻他放弃。
但刘传生天生就是一个性格倔强人,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别人几乎不可能改变他的想法。
于是,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刘传生就开始着手准备起了这个庞大的工程,并且为其取了一个优雅的名字——墨荷园。
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
刘传生设计的墨荷园位于合肥市西二环与北二环的交叉路口,在当时,这里还位于相对偏僻的地方。
不过,即便位置较远,但墨荷园超过12公顷的占地面积,依旧需要一笔抵达的资金开销。
为了能让此次项目顺利推进,刘传生主动找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希望能够获得土地的使用权限。
对于安徽省来说,如果墨荷园这样的地标性建筑能够顺利落地,那自然是一件好事,既能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又能推动服务产业发展。
在综合考察刘传生的企业资质、资产状况之后,墨荷园的建筑规划方案获得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批准。
解决了修建场地的问题,刘传生便正式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进修建进程,从园林图纸设计到建筑物料采购,全部投入大量资金支持。
因为这些年以来,刘传生在当地积累了不错的名望,因此,与他合作开发的供应商也纷至沓来。
看着建筑施工人员开始进场,刘传生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几年之后,墨荷园中小桥流水、垂杨柳拂的美好场面。
不同于苏州园林的低调雅致的奢华,刘传生希望墨荷园拥有海纳百川的气量以及江南秀水的风光。
因此,这个园林在修建之初就规划了牡丹苑、碎玉楼、玉桥宫等诸多大型设施,更号称要存放三十万册安徽名人巨著,修千米长廊。
从艺术设想上看,这样的想法自然极具看点,但回到实际修建中,这些景色都需要真金白银去支撑。
对于财大气粗的刘传生来说,他并不在乎这个园林要投资多少钱,因为他已经准备好了上亿的资金动工。
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园林的修建十分顺利,小桥、池塘、假山逐渐在此修建,而后果树、人造树也栽种成功。
但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刘传生也发现了事情的变化。
在墨荷园正式对外开放之前,这个项目没有丝毫的利润,必须要不断向里面砸钱,毫不夸张地讲,墨荷园就是一个“销金窟”。
为了填补工程亏空,刘传生不得不开始从自己的其他公司中抽调现金给墨荷园项目输血。
除此之外,他还以自己的多个公司作为抵押,从银行借来了大量贷款,用这些钱来维持墨荷园的修建。
几年的时间里,刘传生向墨荷园投入了上亿的资金,但这个私家园林的修建进度却并不让人乐观。
刘传生严重低估了苏州园林修建的难度,也高估了投资人们的耐心,看着几年时间仅仅建成一个框架的墨荷园,不少投资者决定退出。
一部分资金的撤离,让刘传生身上的压力陡然增大,但此时他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只有建成墨荷园才有可能获得收益。
无奈之下,刘传生开始动用个人资金,并且以个人债务的名义,向生意上的伙伴借债,好不容易才度过了困难时期。
可这仅仅是墨荷园项目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资金断裂的风险就像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让他彻夜难眠。
依靠着此前的底蕴,刘传生勉强维持着资金的流转,但他心中十分清楚,现在的墨荷园项目已经再也经不起任何一点风波。
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蹊跷,一个人越担心什么事情,就越容易发生什么事情。
从时间的指针缓缓滑入2008年的那一天开始,刘传生与墨荷园的命运也走到了迎接审判的一刻。
华尔街引发的“次贷危机”,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了整个世界,股市断崖式下跌引起了全球经济的倒退。
刘传生的生意也因此遭到了巨大打击,过往勉强支持的现金流,几乎在一夜之间枯竭,他名下的企业全部陷入了危机。
此时,远未完工的墨荷园,仿佛向所有人轻轻诉说着一句话:“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携款潜逃的烂尾闹剧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让刘传生名下的多个公司进入了濒临破产的境地。
为了避免资金流彻底断裂,他不得已开始变卖一些尚有交易价值的资产,以此来挽救危机。
但刘传生还是低估了这次金融风暴的可怕,他变卖家产换来的资金,根本无法盘活所有项目,尤其是耗资巨大的墨荷园项目。
一面是无处寻找流动资金的尴尬窘境,一面是天天上门讨要尾款的上游供应商,站在矛盾中间的刘传生,又一次感到了心力交瘁。
除此之外,当年他向银行抵押借来的大量资金,也逐渐逼近还款期限,如果无法填上这个窟窿,等待他的将会是破产清算。
曾经在安徽省内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一夜之间成为了人人追打的大债主,走投无路的刘传生,做出了自己自私而令人不齿的选择。
自知已经穷途末路的刘传生,非常清楚即将面对怎样的后果,在风暴发生的前一夜,他开始全面售卖自己名下的所有资产。
在当时的情况下,所有人都觉得刘传生是在变卖家产,准备偿还债务,有一些生意伙伴,为了帮助刘传生,还以不低的价格进行收购。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刘传生此举却仅仅是为了回收资金,准备拿着这些钱,带一家人远逃海外生活。
曾经那些相信刘传生信誉和人品的债主,这下彻底失去了所有线索,不仅一分钱没有拿到,连让他抵债的东西都没有了。
其中,为墨荷园项目建设的供应商,更是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此前出于对刘传生的信任,工程款的问题一拖再拖。
如今,刘传生逃之夭夭,这些建筑工程队却还要继续背负大量债务,无数工人辛勤工作几年,最后却一分钱都没有赚到。
没人知道刘传生到底跑到了什么地方,有人说是加拿大,有人说是,无论他在哪里,这些罪状都不可能被抹去。
在安徽省的“老赖”追讨名单上,刘传生的名字赫然在列,因他潜逃海外而破产的家庭,被迫要去面对更加艰难的人生。
设计初期,被视作全国最美园林之一的墨荷园,也因此停止建设,那些看似郁郁葱葱的树林、静谧雅致的山水,也只能接受破败的命运。
从2008年墨荷园宣布停工开始,这项名震一时的工程项目,至今已经烂尾了十四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合肥政府也想为其寻找合适的开发商,完成这项工程的后续收尾工作,让墨荷园能够重新面世。
但几经周折之后,仍旧落得徒劳无功的下场,因为,墨荷园距离建设完成,还有很长的工程周期,就算是缩水收尾,也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有刘传生的前车之鉴在前,让不少原本颇有兴趣的开发商,最后也选择了遗憾放弃。
尤其是当大家计算了墨荷园的投入与产出之后,没有人认为,墨荷园能在日后赚回此前的投入。
十四年的时光里,古色古香的阁楼与裸露的钢筋混凝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不知觉中,风霜雨雪将墨荷园中的小桥流水打磨成了破壁残垣。
因为建筑尚未完工,所以墨荷园并没有对外宣布开放,但即便如此,还有不少当地人偷偷进入了这片令人唏嘘的地方。
透过这些尚未完工的建筑,我们已经可以对其规划的美景窥视一二,尤其在冬天下雨的时候,仿佛真的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江南。
结语
十四年的时间里,墨荷园内的花草树木,继续着一岁一枯荣的年轮轨迹,但世人却可能再也无法看到它本该拥有的真容。
如今,墨荷园已经再也不可能重建成功,附近的地皮与楼盘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开发与售卖。
在墨荷园的西边与北边,两栋大约20多层的写字楼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遥相呼应之下,墨荷园的处境更显得破败沧桑。
刘传生与墨荷园的故事,就像是一则古老的寓言一样,警示着人们量力而行以及诚信做人的内在价值。
试想,如果没有墨荷园的开发,也许他不会落得潜逃海外的“老赖”下场,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因此遭受无妄之灾。
或许中华园林的魅力,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壮观或精美,而是其修建背后的历史与故事。
当我们再次回到千年不衰的拙政园,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才更加明白苏州园林建成的艰辛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