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河南省巩义市,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感到无比陌生,这是个什么地方?但要是换个说法,相信大家就会倍感熟悉——河南巩县,杜甫故里。
在这个浮躁空虚的年代,当下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坚守传统文化之魂的重要性,许多游客都前往河南拜谒杜甫故里,希望在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寻到传统文化之根。
但很多人最初是因“天下第一七律”杜甫慕名而至巩义,最后却被另一个同样被冠以“天下第一”的地方所吸引,进而停住脚步。
这个地方就是处于巩义市新中镇浮戏山的“天下第一雪花洞”。
发现雪花洞的第一人
“天下第一雪花洞”地处嵩山北麓金龟探月峰,其实质为约五亿七千万年前汪洋大海中碳酸盐岩层里面的一条地下暗河。
既然是地下暗河,这个“雪花洞”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众所周知,在科学考察技术迅猛发展之前,有许多目前已经现世的古迹,它们的第一发现者并不是专家学者,而是普通百姓。
目前现世的古迹,有些是因为气候等自然条件发生变化而显出了端倪,有些则是因为周围百姓想要改善生活而对原有建筑进行改建,这才误打误撞发现了未曾现世的古迹、奇景。
陕西临潼农民发现兵马俑;江苏天山镇百姓发现刘胥墓;洛阳关庄村百姓发现一古墓疑似关羽墓……雪花洞亦是如此,它的第一位“伯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1963年冬,岁暮天寒,朔风凛冽,河南巩义市新中镇老庙村的一个农民环视了自家三间破旧的草房子,深觉是时候拆除这三间破草屋,着手建新房了。
这个农民名叫沈少卿,他在拆除了三间破草屋后,就开始为新房挖地基。
建造新房原本是一件令人期待可喜的事情,但在挖地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而这件事一直没有解决,而且横亘在沈少卿心中许久不散。
有一日,沈少卿正热火朝天地挖着地基,无意间发现挖出了一个小窟窿。起初,他并没有把这个小窟窿放在心上,只以为是土地不平造成的。
为了让自家地基更结实,沈少卿想了个办法——他把拆除旧房、挖地基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往这个小窟窿里倒,想着只要把这个窟窿填平了,那自家地基也就结实了。
奇怪的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按理说,这么个小洞,随便填点土,压一压便能平整结实了,可沈少卿填了一间房的建筑垃圾也没把这个窟窿填满。
于是,他把另外两间旧房的建筑垃圾也继续往里填,可就算他把拆除旧房和挖地基时产生的所有建筑垃圾都填了进去,这个窟窿依然存在。
这让沈少卿疑惑了:窟窿里面的空间究竟有多大?里面有没有其他东西?
他很想钻进这个窟窿,去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乾坤。可是由于当时种种限制,家里也没有条件,这场探究之旅便没有成行。
而这个疑惑就这样一直萦绕在沈少卿的心头,久久不散。
冬去春来,时间之车的轱辘不紧不慢地向前滚动,日历在平淡中翻过了一页又一页。
又是一个冬季,1964年,沈少卿组织一群老乡在这附近干农活。农闲歇息时分,他突然想起了这件萦绕心头久久不散的怪事,他顺势向其他人说起了这件让他一直疑惑不解的事,并提议,趁此机会下去探个险,看看这个洞里藏着什么乾坤。
那个年代,本来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这件怪事瞬间勾起了大伙的兴趣,因此,当即就有人附和,赞同这个下去洞里探险的提议。
虽然也有人胆小,担心这个窟窿底下会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但大部分人都表示,咱们一起这么多人,有什么可怕的。
还有人提议,为了保险起见,下洞之前可以先做个“动物试验”——先找一只动物下去为大伙探探路。
对此,大伙都表示赞同,于是,沈少卿带着几个老乡借了十几根绳子和几个马灯。他们决定让一只“鸡”先行下洞,看看会不会出现什么异常情况。
不过,鉴于之前曾经出现过有村民毫无准备地进入深洞中,因气体中毒和窒息而亡的惨痛案例,在让这只“鸡”下洞之前,他们先往洞里扔了一个刚点燃的火把。
这个火把是用一捆枯草做成的,枯草易燃,先扔这个易燃的火把下去,一是为了看看洞中氧气的含量如何,若是火苗不灭,说明洞中空气正常;二是看看里面有没有其他动物,火会吸引一些动物的注意或是把一些动物赶跑,从而发出一些响动。
好在,火把扔下去之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响动,火苗也没有熄灭,燃得很旺。于是,他们将找来的“鸡”用绳子拴好,放进了洞里,接着等待了十分钟,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出现。
二十分钟一过,他们就把“鸡”从洞里拉上来,检查了一番,发现“鸡”全须全尾,毫发未损。
这两个“安全试验”做完后,在场的众人渐渐放下了对洞内之物的恐惧,探险的兴致更加高涨。
第一次探险,包括沈少卿在内,总共两人下洞。而沈少卿作为这个窟窿的第一发现者,一马当先,第一个下洞。
为了以防万一,他们把借来的绳子系在腰上,手提马灯,还带上了镰刀。两人下洞之后靠着马灯的光,摸索了方圆五十米,唯一的感觉就是这个洞很大,看不到头。
因为两人的安全返回,更多的人跃跃欲试,想下洞去一探究竟。于是,第二次总共有五人下洞。依旧是人人手提马灯,带着镰刀,不过人多壮胆,一行五人往更远处探寻摸索。
不同于上一回的胆战心惊,这一回大着胆子的众人细细观察周围,果真让他们发现了一片奇景——洞壁上长出了“雪花”。
出洞之后,沈少卿等人把在洞中所见告诉了其他人,大家一听,洞里长“雪花”,这一定是天神赐福,不如就叫它“雪花洞”吧。
“天下第一雪花洞”
“雪花洞”所处之地史称“浮戏山”,据《山海经》和《汜水县志》的记载,此地曾属于汜水县。
山上泉石倾斜欲坠,流水清泉如带环绕山石左右,若晨起沿着崎岖小路登上山丘,就会看到霞光四溢,浩荡渺远的水面,周围的山峰在烟霞缭绕之下只能露出最顶部的山尖,随着烟霞的移动,群峰就好似“众鸟浮水而戏”,因此取名为“浮戏山”。
又因为此山之内有一间古庙远近闻名,据传,名为玉仙的村姑在黄帝时协助黄帝元妃嫘祖种植桑麻,养蚕取丝。
而后,世人在此山中建了玉仙圣母庙,奉玉仙为神,以追念玉仙的功绩。当地老百姓习惯称玉仙圣母庙为老庙,所以当地的人们也称此山为“老庙山”。
沿着山边的盘山公路一路往上,就能在半山腰处看到雪花洞了。
乍一看,这雪花洞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洞口不大,和许多其他景区那些恢弘气派的大门相比,甚至可以说是很小,极其简陋。
但在这看似土里土气、朴实无华的洞口,却立着一块不容忽视的碑刻——“天下第一雪花洞”,不禁让人觉得,立碑之人是否有些自大了呢?
其实不然,明代冯梦龙曾经在《警世通言》 里说天下有四绝:“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蜃楼,钱塘江潮”。
目前世人普遍认为,其中的“广德埋藏”就是指安徽宣城市广德县太极洞,和雪花洞一样,也是一个地下溶洞。
但不少去过太极洞的游客认为,冯梦龙称太极洞为“天下一绝”,都是因为他没有去过河南巩义这个雪花洞。
溶洞许多地方都有,如广西桂林的芦笛岩、银子岩和天宫岩,但“雪花”却很少见。
当年发现这个洞的老庙村村民正是因为洞里之石如雪花状,所以才为它取名为雪花洞。
据地质专家考察研究,这种本质为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却长出了异地溶洞少有的“雪花”,这实乃罕见。
而且,本身雪花石出现的条件就极为苛刻,当年专家到此地考察,就曾遍览中外所有岩溶,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奇观。
因此,这个溶洞就被誉以“天下第一雪花洞”之称。就算是到了信息发达的今天,目前已知的雪花洞也仅存在于两处,一处远在加拿大,另一处就是河南巩义市的这个雪花洞了。
1984年,雪花洞开凿了一段长达57米的人工引河,结束了近20年的探险之路。
在此之前,人们想要进这个雪花洞,都是腰系一根绳子,从沈少卿无意间挖出的那个洞口进入的。
虽说技术的发展使得游览之路安全了许多,却不免少了几分神秘之感。
试想想,若是你的游览从当年那个洞口进入,沿绳而下,是不是有一种化身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爱丽丝,追逐着一只会说话的小白兔,进入神秘又奇特的地下世界之感呢?
雪花洞中的奇观
深藏于地底的神秘溶洞,总是能给予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童心童趣在这般梦幻的世界里最易被唤醒。
即使今时今日已经没法像爱丽丝一样,跳进兔子洞,进入神秘的地底世界,只能通过1984年开凿的人工引河进入,“天下第一雪花洞”的神秘浪漫也丝毫不减。
从人工引河入洞,走过一段湿滑陡峭之路,就正式进入了雪花洞,洞内常年保持着15.7℃的恒温,就如同一个梦幻的童话镇。
第一个大厅是迎宾厅,可是景区并没有安排人员在此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们,那为什么给这个大厅取名为迎宾厅呢?迎宾人员又是谁呢?
你可能想不到,在此处迎宾的竟然是一尊由石笋天然形成的佛像。
这是一位大肚能容天下之难事,并且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这尊弥勒佛像袒胸露乳、大大咧咧,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嘴巴略显歪斜,按照当地百姓的说法,这是因为他经常笑,把自己的嘴巴给笑歪了。
不过,根据专家的研究推测,这位迎宾弥勒佛的歪嘴巴经过一百年左右的流水作用后,还是有可能会回正的。
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雪花、石柱、石笋、石塔、石瀑等在五彩灯光的映衬下,就如同缥缈的仙境。这个幽深玄妙的洞穴,处处氤氲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满载着时光的旖旎,将几十万年来的岁月痕迹,呈现在人们面前。
第二个大厅名为“通天”,这个大厅高四十米左右,长五十五米,宽三十五米,是雪花洞内最为宽敞的地方,可这与“通天”又有什么关系?“通天”之名从何而来呢?
其实,只要抬头一看,就会发现这个大厅的顶部有一个“天窗”。关上厅内的彩灯,会有阳光从这个孔洞中流泻而下,是谓“通天”。
而这个“天窗”正是当年沈少卿无意中挖出的窟窿,它见证了雪花洞从被发现到如今变化发展的全过程。
在这个厅内还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洞天福地”四个大字。
雪花洞发现者沈少卿妻子李桂英老人说,当年沈少卿下洞时,就有这块石碑,可当时石碑上的字非常模糊,后期景区开发时,人们比照着原先的字形将这几个字凿深了些。
因此,她始终坚信,这洞中原先有神仙居住,这四个字就是神仙留下的。诸如此类,种种神话、神仙遗迹为这个雪花洞更添了一番神秘色彩。
而在长达173米的雪花长廊里,自然景观更是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可谓是一步一景,景景不同。
白色针状、芝状的石花牢牢地吸附在洞璧上,就好似数以万计的朵朵雪花在洞璧上盛开,让人仿佛置身于雪的国度,真真切切地体会了一番什么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还有石葡萄、石珊瑚,有些小巧精致,有些如片片雪花,还有的毛绒绒就像成堆的味精。
可惜的是,这些雪花石在洞口打开后,表面受到了严重的碳化和风化,已不复刚发现时那般洁白如雪,这些雪花的尖端大都发黑了。
专门研究地质岩溶的朱学稳教授曾说,即使自己已经参观了西方二十多个国家的百余个溶洞,也是第一次见到雪花洞中这般奇特的石葡萄。而且这些晶莹剔透的石花、石葡萄和石珊瑚布满了整个洞穴长廊,这般广大的面积、完美的形态,在国内外都是罕见之景。“天下第一”就是由此得名。
今年的冬奥会开幕式,张艺谋导演以雪花为主要载体,在鸟巢上演了“燕山雪花大如席”。
每每说起“冰雪”,第一个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词语可能是冰冷,然后才是洁白、纯净等其他词汇。而在今年的冬奥会上,雪花不再冰冷刺骨。
冬奥会上的片片雪花是纯净的,是和而不同的,是追求美好、和谐、大同的象征。它代表的是一种空灵、浪漫的简洁纯净之美。
而这些在雪花洞中历经数十万年才机缘巧合长成的雪精灵,同样用它的洁白纯净,以它瑰丽各异的造型,温暖人们的心灵,在人们的心中开出一朵朵纯净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