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拥有非洲大陆最长的海岸线,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由于连年战乱而崩溃的社会、教育体系,之所以能够留存下来,完全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索马里是各国货轮出入苏伊士运河的必经海路,各国商船行经索马里几乎都难以被勒索的命运。
也正是因为如此,提起索马里,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索马里海盗。但索马里并非一直如此穷困潦倒,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索马里也曾有过一段强势的时期,与邻国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一度让世界侧目。
昔日里四分五裂的索马里
索马里共和国成立于1960年7月,此时的索马里满怀雄心壮志,立志于将全部索马里人占据的地区统一,并因此导致与周边邻国纷争不断。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亚非拉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的运动风起云涌;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搅得世界不得安宁;资产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出现了逆转。
就连法国后现代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德里达都曾说:"60年代发生的事,动摇、改变了世界的根基。"说60年代的索马里军事能力强大也丝毫不觉得违和。
17世纪和18世纪,阿曼、马斯喀特的教长们和葡萄牙激烈地争夺过索马里沿海港口,而索马里的现代史由18世纪末英国和意大利的殖民统治开始,那时索马里广阔的海岸线为众多国家所觊觎,其中也包括法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1899年,穆罕默德·阿布杜拉·哈桑揭竿而起,反对英国和意大利的殖民统治,但这次的反抗之火很快就被扑灭。
直至1957年,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的统一,独立的索马里历史才由此开始。欧加登地区的归属问题是索马里与邻国问题争端的根源。
欧加登的主要人口是索马里人,索马里人据此声称欧加登地区应该属于索马里;但早在1942和1944的两个英埃协定中,却白纸黑字地表明欧加登地区属于埃塞俄比亚。
因此,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都宣称自己理应拥有对欧加登地区的主权。两边各执一词,都不愿意放弃对欧加登地区的主权,边界的模糊成为爆发战争的导火索。
民族主义与索马里
战争的火苗在欧加登逐渐发展壮大,1969年10月,战争的势头在民主主义者国民军司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的主张下迅速引起质变。
在他的理念中,所有的索马里人应当生活在一个国家,通过政变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巴雷认为,以索马里族为主的欧加登地区有收复的必要。
埃塞俄比亚当然对这种企图分割自己领土的行为坐视不理,两国就欧加登问题的冲突日益严重,这一矛盾日益激化,于是索马里一方决定武力收复。
彼时的索马里国力强盛,军队训练有素,但最关键地促成巴雷做出这一决定的是苏联的支持给予了他空前的信心。
冷战时期的苏联和美国在各个方面展开竞争,苏联看中了所买海域的战略价值,企图在索马里建立起自己的军事基地,从而切断西方各国的海洋运输线,赢得战争中的主动权。
苏联很快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果然因为欧加登地区的归属权发生了冲突。
令苏联更加欣喜地在于,在70年代初期,索马里主动向苏联示好,表明自己在冷战中的站队,两国关系由此迅速拉近,索马里很清楚自己对于苏联的价值,此时获得苏联的帮助无异于在欧加登地区的争夺中为自己增加了获胜的筹码。
1964-1976年,苏联为索马里人提供了大量精良的武器,还向索马里援助了一千名左右的军事顾问,以此为条件的,则是苏联在索马里得以如愿以偿地建立自己的军事基地。
在苏联的鼎力帮助下,索马里的兵力达到空前强大,这也让巴雷心中的大索马里梦想更是空前膨胀,他遥望欧加登地区,仿佛已经看到欧加登并入索马里的那一天。
1977年7月25日,欧加登南部基本沦陷,战争的焦点开始转移,同年八月初,欧加登大部分地区都被索马里所占领,在索马里的猛烈攻势下,欧加登地区的埃塞俄比亚军队只剩下寥寥可数的几个据点还在抵抗。
上世纪70年代的埃塞俄比亚曾两度战胜意大利,被誉为的"非洲雄狮",但如今的埃塞俄比亚只是空有余威,早已不复当年的雄风。
面对连年内战国力衰弱的埃塞俄比亚,装备了几百辆坦克、数百门各式中口径火炮、高射炮、火箭炮等的索马里高歌猛进,迅速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
这些装备对于苏联而言不值一提,但放在当时的非洲,却是一股难以阻挡的强大力量。
子虚乌有的石油与索马里
节节败退的埃塞俄比亚认识到必须团结起来保卫欧加登,如果照形势发展下去,失去欧加登地区只是时间问题。
埃塞俄比亚在与以色列达成协议,获得了以色列空军方面的支持,夺回了欧加登地区的制空权。同时还在暗地里向苏联示好,并表示允许苏联方在埃塞俄比亚建立军事基地,提出了一系列比索马里方还要优厚的条件。
埃塞俄比亚的投诚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苏联的目的就是控制海洋运输线,而这个国家是索马里还是埃塞俄比亚,对于苏联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欧加登地区传言中的石油是苏联倒戈的重要原因,当时国际石油价格的飞涨让苏联嗅到了利益的味道,面对开出比索马里条件更诱人的埃塞俄比亚,苏联很快顺应埃塞俄比亚的要求,开始调停这一场领地之争。
眼看就要胜利的巴雷当然无法接受调停,他转而投向美国,并驱逐此前苏联派来的所有军事顾问,单方面废除了和苏联的所有协议。
这一局面并没有对苏联造成太大影响,反而是加速了战争的进程,苏联开始全力援助埃塞俄比亚,并迅速对索马里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而此时收到索马里示好信号的美国却反应相当迟钝,即使是索马里开出了三个军事基地的条件,处于"全球战略防御阶段"的美国只送来了1500吨军火和军服钢盔,面对悬殊巨大的援助力度,索马里赢得的优势荡然无存。
索马里人的灾难在1978年降临,被索马里人驱逐的苏联军事顾问摇身一变,变成了埃塞俄比亚的军师,深谙索马里地形与部署的苏联专家指挥埃军的进攻,迅速帮助埃塞俄比亚反守为攻,仅仅七天时间,埃塞俄比亚就收复了全部失地。
失去了苏联的援助,索马里军队损失惨重,1978年3月16日索马里决定撤军,欧加登之战宣告结束。
而三方为此暗暗较劲的欧加登地区,在后来的勘探中,却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欧加登地区并没有发现石油的存在。
战争中的利益与索马里
这一场战争中,由于前期有苏联的支持,索马里损失士兵约八千人,而邻国的埃塞俄比亚死亡人数则是高达上万人,两国都没有在这场战争中占得更多的利益。
埃塞俄比亚只是险险守住了欧加登,而索马里也没能实现自己的"大索马里"之梦,而两国的平民和军人死亡却超过了近万人,试图从中渔利的苏联,也并没能成功地控制住这一条海洋交通要道。
索马里一方除了一统天下的野心以外,欧加登地区可能存在的油田也是他们不惜花费巨大代价去发动战争的原因,加入这一地区真的存在巨大的油田,无疑能给索马里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摆脱贫困艰难的处境也不是不可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一利益不只是索马里看见了,埃塞俄比亚和苏联也同样心动。苏联在关键时刻倒戈,联手埃塞俄比亚以期得到更多的利益。
没有了强势军事力量援助的索马里,大一统之梦变成了泡影,索马里倾尽全力,换来的却是更大的损失。而明显受到影响的就是国家的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能恢复过来。
欧加登之战距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政治局势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索马里狂热的民族主义下台,而埃塞俄比亚的当权者也换了一茬又一茬。
但欧加登地区依然是两国高度敏感的话题,历届的埃塞俄比亚政府对索马里可能出现的民族主义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当年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成了如今两国之间不可轻易触碰的政治问题。
文/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