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琪
“工作不足在哪?游客为什么不来?”近日,云南省委主要领导的“灵魂发问”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相关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也在评论区“在线答题”。有网友认为当地部分景点“全是卖东西的”“没有人情味”,也有人觉得参观老景点没新意、不划算,还有不少游客诉苦自己遭遇“黑心导游”强买强卖、对当地好感度直线下滑……
“黑心导游”、强制消费等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再度引发游客吐槽,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重视。应当看到,近年来,像云南这样的旅游大省都受到疫情的影响和冲击,部分地区旅游业甚至一度“停摆”,更让相关企业维持经营的压力倍增。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趋稳向好,旅游景区及相关企业急盼游客带动当地市场恢复生机活力,却也同时催生了一些急功近利行为。比如,有的老牌景区在疫情期间没有寻求积极维护或转型就匆忙开张,整体给人的体验感不佳;部分旅行社急于“回血”,纵容导游讽刺游客、强迫游客消费……后疫情时代,广大游客普遍对旅游抱有更高期待,但景区和企业若这般“开门迎客”,长此以往恐怕只能使旅游市场的“旧疾”未愈,又添口碑下跌的“新伤”,不利于旅游市场的长期恢复与发展。
需要认识到,一些老牌景区客流量不足,并不是风土人情不再吸引人,而是其缺乏紧跟时代的“新面貌”,仅在已有景点及游玩项目的价格上层层加码,只会减弱游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事实说明,疫情下的文旅行业复苏更需要相关部门及企业单位好好修炼“内功”,冷静反思并把握自身优势禀赋和客观困难,积极开拓创新宣传及经营模式,方能再现旅游市场回暖的好势头。今年4月,西双版纳“转战线上”开展“云过泼水节”“云逛景区”等活动,通过网络直播让全国群众参与线上狂欢、沉浸式体验地方风情。前段时间,一段“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短视频火爆全网,怒江州文旅局抓准时机全方位宣传,让更多人看到了大美怒江,对当地心生向往。这些成功的宣传推广经验生动说明,只有深挖自身资源禀赋、敢于扬弃旧标签,文旅行业才能迎来新突破。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发挥合力,严格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以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为重点,同时加强对导游的管理和督导。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落实多种纾困政策方案,支持相关景区及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说,一系列“纾困”“释压”措施落实落地,不仅是为中小微企业“兜底”,还意在鼓励旅游市场踊跃创新,在探索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人们对旅游相关话题的关注与讨论度高涨,指出一系列旅游行业需要改变的现状,其实正表明了大众对旅游的热爱不减、对诗和远方有着更美好的憧憬;网络平台上多元化表达与传播渠道,更为当下文旅行业加速转型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向。若是能借此形成景区、企业与游客间有效的反馈机制,或许更有助于旅游市场发展。
在宝贵机遇下,各地一方面要积极整治、解决好“游客为什么不来”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运用调配各方资源,将“游客为什么喜欢来、为什么还愿来”的答案思考透彻、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