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仍然活着。这句话用来形容杨丽坤是在合适不过的了,她永远活在云南人们的心中。
在今天,万种风情的舞蹈点染出多彩诗意,清幽秀美的景色编织着华美画卷,那个如传说一般美丽的云南牵动着万千游人的心。
茶马古道,八方来宾成了云南的特色,但可能只有真正的云南人还记得云岭深处的那个形象大使,她曾用她的青春和生命祭奠那个美丽的传说——永远的阿诗玛。
一、质朴纯真,意外发掘
杨丽坤是家中第九个孩子,可想而知她的家庭负担之重,但在她四五岁的时候,更雪上加霜的是她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幼年失怙的杨丽坤从此变得沉默寡言。
但是好在她的大姐和二姐不久后就成家立业了,从此便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职责。在杨丽坤十岁的时候,她被大姐带到了昆明,由家境稍好的二姐代为抚养,杨丽坤又可以重新读书了。
在二姐家的时候,她曾被云南省歌舞团的团长相中,认为她是一个跳舞的好苗子,所以她很轻易地就成为了一名舞蹈演员。
如果她一直在舞蹈的道路上走下去的话或许可以和孔雀精灵杨丽萍在舞台上平分秋色,事实上,少年成名的她们也曾被称为"杨氏二丽",但是同人不同命,杨丽萍至今仍活跃在人们的视线内,而杨丽坤却已经陨没二十年。
人们看了她在《春江花月夜》里的表演后称她为"冰清玉洁、素心芳菲的芭兰"。一次偶然的机会,杨丽坤登上了大荧幕,而这一转变,则彻底地改变了她的整个人生,使她的后半生处于深不见底深渊。
那是1958年,文化部想要拍一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气息,载歌载舞的片子,在剧作家紧张的赶写剧本的时候,导演王家乙也开始着手挑选《五朵金花》的演员。
其中四位都有了人选,唯独女主角怎么找也找不到合适的,在省歌舞团,王家乙又准备失望而归的时候,他不经意间看见一个姑娘正在擦玻璃,她抬头和别人打招呼的时候,16岁时质朴纯真的气质便显露出来。王家乙惊喜地叫喊:"就是她"。
正是这一抬头把她送上了天堂,随后又跌入地狱。
二、美丽传说,完美演绎
《五朵金花》的拍摄非常成功,总理也曾给出过高度评价,自电影上映后,曾在46个国家公映,是当时中国电影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
1964年,电影《阿诗玛》的导演刘琼认为杨丽坤是出演这部电影的最佳人选,事实上,杨丽坤的表演证明他的眼光是对的,在那部片子中,她完美地演绎了阿诗玛的美丽和纯真,成了人们心中难以忘怀的形象。
三、非人折磨,精神失常
但是那是一个意识形态先行的时代,无论艺术之神多么美丽,也免不了被黑暗侵染。
但她面对指责和谩骂依然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为自己反抗和辩解,但是,给你扣上的帽子只会越来越重,有些东西是没办法反抗的,他们对她进行了更惨无人道的迫害,在昆明,他们把她关在舞台底下阴暗潮湿的空间里,只给她两条长凳供她休息。
在这样的政治压力下,杨丽坤终于再也无法忍受,患上了神经官能症,被强烈地否定和迫害使她难以做出清晰的分辨事物的能力,她开始对自己的认知有了怀疑,终于,她的神经系统完全崩溃,成为了一个大家眼中的疯子。
四、斯人已逝,魂归滇南
虽然后来,杨丽坤在家人和周总理的帮助下,百般周折得到了精神病院治疗,然后又在朋友的介绍了组建了家庭,但是,彼时的病症却纠缠了她一生,心因性抑郁症和脑溢血时时伴随着她,她的后半生始终与病魔为伴,直到在世纪之交那年去世。
这个人间天使般的艺术之星终于陨落,徒留后人的唏嘘。杨丽坤在上海去世后,上海各界举行了哀悼会,送别人们心中永远的阿诗玛。
十年后,她的另一半骨灰葬在了上海青浦九天陵园,她的墓碑上是阿诗玛的海报复刻,墓碑在一座云南特色的亭子中,取名"凤楼阁",寓意杨丽坤始终在丈夫唐凤楼的怀抱里。
一尊水晶雕刻的杨丽坤舞蹈像放置在墓碑底座上,雕像下面是五朵金花,还有一个玻璃罩放着杨丽坤生前的民族服装。白玉兰和大理花开遍墓地周围,《阿诗玛》和《五朵金花》的插曲会在人们靠近时自动播放,以此来纪念她。
云南的乡亲把杨丽坤在云南的墓地周围的红土撒在了凤楼阁中,又把上海的泥土带回云南,撒在她的墓地旁边,象征着两地人民对她的爱戴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