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越王路,蜿蜒向西南,经下孙文化村,前行至水漾坞口,湘湖之水伸入坞中,即为水漾湖。坞口两侧为越王城山和龙头山所环抱,坞口有桥,于2007年5月建成,是单孔半圆形石拱桥,钢混结构、石材砌面,名飞龙桥。飞龙桥端庄大气,桥面长60.00米,宽8.40米,高6.35米,拱高5.30米。沥青桥面为车行道;两侧人行道,石板铺砌。桥两边实体石栏杆,望柱20对,柱头雕有花纹图案,栏板末端置抱鼓石。
锁龙桥
这飞龙桥所在的水漾坞口旧时建有一座锁龙桥,说起锁龙桥,还有着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明代国师刘伯温为保大明江山,背着神剑,走南闯北,巡游天下,到处察访,他多次在湘湖游走。有一天,刘伯温来到水漾坞,见坞中幽壑纵深,两侧为越王城山和龙头山,坞东北的龙头山,更是形状雄伟,如巨龙出窟,凌云腾飞。刘伯温神机妙算,天文地理,阴阳八卦样样精通。他掐指一算,这风水宝地隐藏着帝王之气,将来会出现帝王,危及大明江山。于是他在水漾坞口,设坛施法,破坏此处风水,还在这水漾坞口建了一座石梁桥,意欲锁住巨龙凌空,免出“真龙天子”,故取名锁龙桥。
水漾湖
锁龙桥内的水漾坞,长约1.5公里,宽约0.5公里,坞内一湾秀水,水波荡漾,称水漾湖。湖周诸山树木蓊郁,湖中水草丰茂,景色幽美。据《萧山湘湖志》载,水漾坞山麓原有清一品封职汤尔恭墓。墓前亭柱有联云:一湾湘水藏幽坞,半壁城山枕乐丘。每当春夏之际,成群青蛙在此聚集产卵,蛙声一片。“水漾蛙鸣”为清乾隆《湘湖八景》之一,清孙惠公《水漾鸣蛙》诗云:水漾青草满芳池,游子停车听鼓吹。无数蛙鸣群和应,公私两为却谁知?诗中“公私两为”,是个典故,晋惠帝是个著名的痴呆皇帝,有一天与随从到华林园游玩,在一个池塘边听见青蛙叫声,他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而叫还是为私而叫。随从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后成为成语,“惠帝闻蛙”,比喻愚昧寡闻。
水漾湖抱湖于山坞之中,三面环山,地处幽深之处,有溪与湘湖相通。溪上架长石为桥,名锁龙桥。民间有谚语云:“水漾湖边听蛙鸣,锁龙桥上打情鼓。”这是怎么回事呢?入夏时节,月上柳梢。湘湖儿女手牵手地站在锁龙桥上,望望天上的星星,听听湖边蛙鸣,彼此之心如蛙鼓一般咚咚直跳,然后相对而视,相拥相倚,进入美妙而浪漫的世界。在古代,当时外出为官或经商的游子回乡之时,途经锁龙桥,听到满坞的蛙鸣,车船也会不由得慢了下来,生怕惊动了那些不知疲倦的鼓蛙,有的还会下得车船来,到山坞深处去探寻,每当脚步临近之时,蛙鸣便嘎然而止,忽然间不远处的青蛙又鼓起腮帮子,唱起了一曲新歌。真是“携手小桥归路隐,月光影里听蛙吟”。
飞龙桥
20世纪60年代截流造田,水漾湖干涸了,山荒坞冷,灵气消亡,锁龙桥也历经沧桑,只是一跨石板小桥,桥下一股溪水潺潺地流入湘湖。90年代,利用坞中洼地,蓄水养鱼,有水则灵,水漾坞又恢复了生气。1994年9月,坞内建了一座湘湖射击娱乐城,后改建为湘湖风景城,红色的城墙,仿古的城楼与绿水青山相辉映。进入21世纪,湘湖呈现新面貌。自2003年湘湖保护和开发工程启动以来,经过10多年的保护和开发,湘湖已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世纪萧山人梦圆湘湖,湘湖重新展现了迷人的风采。尤其是湖上一百余座桥梁集群,湘湖被誉为“实景式”的江南桥梁博物园。
湘湖一期开发时,在锁龙桥旧址上,新建起一座新的石拱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时逢盛世,旧桥变为新桥,龙腾虎跃,万事俱兴,故名飞龙桥。
桥拱两侧有联:柳湖边蛙鸣水漾;天幕上鳞舞云从。(周友生撰 王漱居书)亢龙有志潜还举;乌鹊凌虚去复来。(徐元撰 吴山明书)
这两副桥联写出了飞龙桥的山水自然和历史人文意境。春夏之交,水漾湖边柳下草丛中,群蛙鸣叫;天幕上巨龙飞舞,云随龙动。蛙鸣龙舞,展现出一幅吉祥景象。桥西南城山壁垒萧森,越王勾践曾在此屯兵抗吴。游人到此,会浮想联翩。连想当年越王兵败入吴为奴时,随行的勾践夫人曾唱过一曲哀怨缠绵的《乌鸢歌》,歌词曰“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翩翩。”勾践也因此立下大志,返还越国后励志图强,卧薪尝胆,复国雪耻,勾践夫人也助夫复国。
“水漾蛙鸣”已为旧时景观。如今伫立飞龙桥上,仰首北望城山坡陡峰峻,山下逍遥山庄的别墅建筑,犹似琼楼仙阁;向南俯视湘湖碧水连天,更有卧虹桥犹似一道彩虹飞架在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