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健康
作者|詹达
编辑|袁月
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因其多发于中老年人,堪称银发族的“血液杀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诊断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也已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且合并年轻化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GLOBOCAN 2020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新增21116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和16182例多发性骨髓瘤死亡病例。
生存期短是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大痛点。在2000年至2014年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的5年生存率为24.80%,远低于美国的46.70%和全球30%—50%平均水平。
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院长概括为:“近年来随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以及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新药上市获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中位生存延长至6-7年以上。但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的克隆演变以及耐药的出现终将导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面临复发难治的困局。”
如何破题复发难治困局?
XPO1抑制剂或正破解复发耐药困局!
面对多发性骨髓瘤无法彻底治愈和多线治疗复发后无药可用的临床困境,市场亟需新的治疗药物上市应用。
2021年12月,全球首个全新机制的口服选择性核输出蛋白(以下简称,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片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NMPA)优先审评程序,获批联合地塞米松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且对至少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以及一种抗CD38单抗难治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塞利尼索片是一种新型口服XPO1抑制剂,通过抑制核输出蛋白XPO1,促使肿瘤抑制蛋白和其他生长调节蛋白的核内储留和活化,并下调细胞浆内多种致癌蛋白水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以下简称,GR)通路。
多药联用带来更多选择?
受困于复发和耐药的特性,多发性骨髓瘤在临床诊疗上用单一药物存在很大局限性,采用联合用药来突破治疗平台期,是当前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塞利尼索片作为一个全新的治疗机制,对原有的一些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机制有替代意义,但从当前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用药来看,除骨髓移植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之外,更主张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胡豫院长进一步解释,临床上不会单用蛋白酶体抑制剂,也不会单用激素,目前看来三药联合效果比较好。当然,药物联用也有数量限制,联用五六种药效果可能会更好,但是病人不一定能耐受得了副作用,经济上也更加困难。
多药联用也在多项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权威指南中被多次推荐。
以塞利尼索片为例,2022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中针对首次复发/多次复发就推荐XVd方案(塞利尼索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XDd方案(塞利尼索联合达雷妥尤单抗和地塞米松)、XPd方案(塞利尼索联合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XKd方案(塞利尼索联合卡非佐米和地塞米松)等四种三药联用的方案。
胡豫院长认为,塞利尼索的出现,将有助于临床累计更多应用经验。“未来我们甚至可以扩大联合药物的范围,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案。”
多学科且坚持个体化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是相对惰性的肿瘤,进展较慢,通过常规的血常规很难检查出来。但如果不进行治疗干预,绝大部分病人的肿瘤会逐步发展,甚至扩散到全身。
“因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特点之一便是要做长远的打算。”胡豫院长介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临床上一般是六个疗程左右。
多发性骨髓瘤的表现复杂多变。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质破坏、肾功能不全、贫血、高钙血症等。其还可能在心脏有表现,比如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沉积于心肌,导致心肌淀粉样变性,临床可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常伴预后不良,死亡率高。胡豫院长强调,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血液科,必须要有多学科协作。
此外,多发性骨髓瘤的异质性较强,个体化治疗是关键。胡豫院长建议,临床上需要综合患者本身肿瘤的性质、年龄特征、治疗效果、经济能力等各方面条件,选择适合患者个人情况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