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找一个谁也不认识自己的地方,去隐居,过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样的想法现实吗?
其实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还不止一个!我把他们称为:隐居客。
如果你听过他们的故事,可能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了!
因为借山而居的诗情画意,永远敌不过赤裸裸的现实百态!
先来说说我认识的第一个,第一个姑娘是个驴友,从上海辞了职到外面旅行,当时我跟她在拉萨大昭寺附近的一家民宿认识,我们几个一起去转了些景点,我才了解了她的故事。她是例子不是最突出的,但她也是比较典型的想要出走的人。
因为毕业后就直接在上海工作,节奏快,强度大,这个姑娘年纪轻轻就有了颈椎病,她这次到拉萨是辞了职出来旅游,但是比较理性的是,她已经为自己找好下家,这次旅游不过是为下一次更好工作做一个衔接。姑娘先是在拉萨旅游了一段时间,那时候还没有疫情可以出境,所以这个姑娘还顺道去了尼泊尔。
她的同伴在当时的出境口岸樟木等她归来,两个人之后还要去徒步墨脱。墨脱在当时并没有通公路,是比雨崩更为原始和难走的徒步路线,姑娘可能是想要挑战自己吧,于是就出发了。
等我回国时她还住在雪山脚下。她跟我说她进山后没有像别的旅行者那样休整两天看完风景就走,而是在当时的雪山脚下待了半个月,当时就真的是无所事事,每天发发呆看看蓝天白云,那段日子是她至今都难忘的回忆。
后来么?你说她这么喜欢雪山脚下的生活,可还是回去大城市工作了。因为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只有享受。你要想看到雪山美景,都得徒步走那么多路遇见那许多的蚂蟥,才能真正去到一个与世隔绝一般美丽的地方。所有的享受和休息都是有代价的。
这是我见过的最为理性的一个驴友了。但后面的几位,可能过度理想化,所以他们一直在迁徙。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再来说我认识的第二位,第二位并不算我的朋友,因为他是我朋友的朋友,跟我朋友认识,我却不认识他。我从朋友那边听说他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牛人,曾经骑着摩托去了西藏,并且在路上捡了一条狗,还带着狗狗一起去了西藏。
如今他带着狗狗归隐在千岛湖的一个村庄。千岛湖对于没有去过的人来说可能就是景点,但如果你真的去过,就会知道千岛湖其实很大,那边也有许多废弃的小山村,有的村子压根就没有人住了!
所以,这也是我那个朋友的朋友之所以留在那里的原因,因为那儿房租便宜!房租是很便宜,可是生活也是不太方便的,比如山上没有电——你没有听错,在浙江,那个山上还是没有电。其实不是因为经济不发达,而是因为那个村子相当于废弃了,所以没有用到电。晚上要看书的话只能点蜡烛,他就完全过起了古人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不过这个朋友动手能力非常强,他经过一番改造,把小小的园子改得有模有样,等到需要用电脑和WiFi的时候,他就去山下的咖啡馆。从山上到山下要走很长的路,但他就当锻炼了。平常狗狗陪在身边,很惬意。
事情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当时我朋友也去那个牛人的“庄园”住了,两个人没事就去野潭子里泡水,相当怡然自得。可是后面那土房子的主人说要涨房租,而那个涨价的幅度是那个牛人不能接受的,于是两方就谈崩了。
我知道的最新消息是,牛人骑着摩托带着狗和家当,去安徽寻找他的“世外桃源”了!
能找到吗?找到又能够平静多久?这些都是未知的故事!
还有第三个朋友,这个朋友很有想法,年纪轻轻就月薪过万,但他不想过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于是从广州到北京再到上海,转变了几座城市之后决定辞职去做“数字游民”。
何为数字游民?
这是一个比较新潮的概念,大概意思就是说你可以通过远程完成工作,所以不必遵循固定办公室和住所的局限,你可以在外地一边旅行一边工作,你可以饱览湖光山色而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
这样的状态一定是很多人羡慕的,也是许多人希望的生活状态,所以那个朋友就辞职了,试图通过自媒体的方式赚取旅途收益,这样就可以一边旅行一边攒钱一边看世界了!
想得很美是吧?但是这个朋友出去旅行一圈以后,还是回去上海了!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自己好像和正常生活脱轨了,并且在旅途的收入根本支撑不起他日常的开销!所以没办法,他决心重回职场。
只是职场毕竟不是玛丽苏小说,这个时候面试的人总会问他,为什么有这么长一段空档期,为什么辞了上一份工作。我这个朋友是老实人,可老实人的回答不一定能让人事满意,于是这个朋友就一直走在面试的路上,一直面试一直没被录取。
后来,这个朋友去了大理,我不清楚他接下来的打算,但我想,大理找工作应该比上海更不好找。他可能还是想理清自己的思路吧!
以上几个朋友,都是我身边的真实经历。你说谁不想抛弃现在一切的烦恼,去到一个山清水秀,谁也不认识自己的地方,可是这世上有这样的地方吗?
古人说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真正的隐居,不是你寻山问水躲避世人,而是你可以清净地面对自己,哪怕面对嘈杂环境也不扰乱自己心性,这也是隐的一种形式。
这世界烦扰,不是你躲开,就不会跟上你的。红尘千丈,你我都是这局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