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只大白熊好萌。”
“这是青年人聚会的地儿,我得每个地儿都打卡。”
今年夏天,一个身高6米、重25吨的仿生机械巨熊——“熊北北”亮相大连冰山慧谷产业园——熊洞街,吸引了大批市民及游客前来游玩。
冰山慧谷是由大连冰山集团18万平方米的老厂区全面升级改造后建成的一个综合性智慧产业园区,曾经的“冰山”老厂如今变得热闹起来。
大连有着长达百年的重工业基础和传统,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留住历史根脉,将工业遗产列入城市更新计划,讲好独属于大连的文化故事?大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赋予老工业遗存新的生命
盛夏时节,走进浓浓工业风的冰山慧谷,随处可见工业小品,很多是冰山原本的机械设备,放在路边就成了一道道风景:“匠人街”工业风的路标牌;暖气片插上两根管,就成了护栏;街舞培训中心的铁皮房外有几幅彩绘涂鸦,是吸引很多人来的网红拍照地。这里藏着很多书店、画室、文创店、小酒吧等,它们布局在不同的街上,随时感受宁静的惬意。在园区还有一部分建筑,如梦想长廊、双创工坊、九蝶文创园等,这是文化、科技人才聚集的创业乐园。
2017年,冰山集团整体搬迁。2018年,在冰山原址保留了46栋建筑,建成了冰山慧谷产业园。利用老工业时代的文明遗存,让那些高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斑驳的老墙、沧桑的街区融入时尚与流行,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作为老工业区,大连市沙河口区拥有很多工业遗产,借力城市更新、景区建设、老工业园区改造等规划目标,沙河口区激活“文化+旅游”文旅融合产业动能,着力推动文旅产业在项目建设、品牌创建、公共服务、文化传承、区域协作等方面提质增效。目前沙河口区有大冷文化艺术中心、点石重众创基地、“元宇宙”青年街区等在建文化产业项目。
打通活化利用的政策瓶颈
如何让园区火起来,活下去。“通过市场化运作让老工厂变身文化产业场所,不能依靠简单‘借壳’。只有注入‘精神’,挖掘文化内涵,才能长久可持续。”大连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副书记曲洋在调研中表示。
在大连北岗街有一座北欧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式创意产业园。园区包括东西南北四幢二层建筑,聚集了设计师工作室、服装品牌展示空间、艺术展览中心等30余家创意空间,同时配有美食餐厅、咖啡馆、共享花园,这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特点,艺术、创意、美学展览的空间集合体,有个动人的名字“逅库”——邂逅心灵、邂逅创意、邂逅青春。
浪漫而现代的逅库原本是上世纪70年代的大连泥瓦工具厂。“我经常带孩子来这里,有时在活字印刷的时光印迹体验馆亲手制作一枚铅字书签;也可以在这里的玻璃艺术体验馆,通过上千度高温的烧制,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玻璃艺术品。”居民张静说。
近年来,大连市通过制定《关于鼓励盘活利用老旧厂房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意见》《大连市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为利用老旧厂房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近三年来,全市新增利用老旧厂房改造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余处,建设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入驻文化企业近1200家,昔日的城市历史遗存已化身城市发展的存量空间。
挖掘文化内涵撬动遗产活力
不仅仅是冰山慧谷和逅库,大连市已经对多处工业遗产进行了保护与开发,“钢铁故里”金二街变身特色街区漫街、大连第三橡胶厂原址改建成大连梧桐院、上海家化大连工厂原址上建设大连和舍艺术工厂、大连旭染织有限公司旧址变身大连729艺术空间、大连港开放了老码头景区。
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工业遗产,助力城市的更新改造,是政府和众多工业企业、专家学者一直认真思考的课题。今年,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探索,通过发掘电车沿线等工业人文资源优势,优化文旅产业格局及产品类型, 使大连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融合发展,打造大连旅游新名片和新IP。今年盛夏,重磅推出“打卡城市记忆”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为特色园区增添了不少人气。未来,大连文旅部门将探索通过打造工业博物馆、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工业旅游产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深度融合参与性业态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植入、节事活动策划等元素,使工业遗产真正成为旅游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