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之西北七里许,有山曰苏门山,盖即太行之支麓,而山之西南,有泉百道,自平地石窦中涌而上出,累累若珠然,《卫风》所谓泉源者也。”这是桐城派三祖之一、代表作家刘大櫆写的一篇游记《游百门泉记》中的开头一段,现有一组关于民国时期河南辉县苏门山百泉名胜古迹的老照片,本人经过初略的查看和对照,按照可能的游览路线对这组老照片进行粗陋到排列,从东边进来,然后上苏门上,下山后按照逆时针路线绕湖一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探讨!
民国时期称作百泉公园,一则公园公约写着一堵白底的墙上,最后书写的年份是民国20年,也就是1931年。公约中大概说要爱护花草树木等,池中鱼虾等不能随意垂钓,不能在池中洗澡、洗衣服,不能在碑墙上涂鸦等等。
镶嵌在振衣亭墙壁上的一幅对联。
卫源庙前的灵源亭石碑,旧称百泉亭。据《辉县志》记载:“内有泉窦曰圣水,砌石为井,碑书灵源,传唐薛仁贵搠刀于此,俗呼搠刀泉。”
孔子庙前的牌坊,据《辉县志》记载:“子在川上坊,在苏门山圣庙前。”,当时叫孔子庙为圣庙。
通过门洞看子在川上坊的背面。
龙亭全景,因亭内有碑石诏书,故称御碑亭。
龙亭内部藻井结构,看看挺简单,真要复制出来估计就难了。
通过圆孔砖门看到的龙亭一角。
从高处远眺龙亭方向,可能就站在苏门山的啸台上,当时周边无高楼大厦,一览无遗。
从高处眺望百泉湖,石阶梯通往山脚处的山门,阶梯边的树木不是很大,地上的草也很稀少。
百泉湖边的门和墙,一人正在门边休息。
难道这座是振衣亭?可以坐在这里休息,欣赏百泉湖美景。清道光十四年,知县新改山路蜿蜒曲折,建此亭以为憩足之所。
两个小孩坐在湖边的石头上,光着上身,前方一座显眼的亭子就是湖心亭。民国年间,冯玉祥主豫期间驻防辉县百泉,其捐资800元修建湖心亭。
百泉湖中的一座假山以及一棵小树,不远处的亭子还是湖心亭。
虽然前文中有百泉公园公约,但还是有老百姓在湖边洗涮。湖中与湖心亭相连通的亭子则是放鱼亭。
湖中那座中间高两头低的石桥就是云桥,石表面花纹似云形故名。
往北望向苏门山,能看到好多当时的名胜古迹。
几人坐在思贤亭内向北望向苏门山,可见高处的龙亭。
当时树木不是很茂盛,往北眺望可以看见苏门山上的龙亭,还有山脚湖边的几处亭子。
三名小朋友爬到石头栏杆上玩耍,左侧一根石柱和右侧一块石板已经倒塌消失。
可看见清晖阁边的洗心亭,此处绿茵怀抱,正有人坐在石板凳上休息消暑。
图中左侧的房屋是船房,因房子似水中的一条船故名。
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正有人在游泳,洗心亭左侧被树木挡住的正是清晖阁。
清晖阁和周围的桥和亭子,以及阁楼边几棵树木。
两人坐在湖边休憩。
正好在湖边的那座亭子叫涌金亭,苏轼为此亭题名。据史料记载,当时县令请苏轼游玩苏门百泉,后在灵源亭下请苏轼为新亭题名,见亭下泉水涌出,日映如金,故题“苏门山涌金亭”。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白驹的时光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