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北部与灵石县交界的黄土高原深处有一座无人村,是古代西安入京城的必经之地。八国联军闯京城的时候慈禧太后西逃还经过这个小驿站小住一晚。这个无人村不仅是西安至京城古道的驿站,而且还是当地大户人家张氏家族的繁衍之地,清朝末期还出了一位贡生,丁财两旺的大家族为何如今成为无人村真是不解。
无人村叫老张家湾村,可以想得出来无人村的原住民以张氏为主。老张家湾村是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原名叫大会头,西安至京城的古驿道穿村而过。解放之前古驿道来往商贾川流不息,古道两边客栈相连,商铺云集,借助着张家雄厚的财力为底蕴,老张家湾这个古驿站相当的繁荣昌盛。
远处就能看到古牌坊,古牌坊为节孝牌坊,修建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为赞颂杨氏妇人而修建,古牌坊也叫杨氏牌坊。古牌坊的匾梁上写有旌表已故贡生张逢泰之妻杨氏坊,张逢泰是老张家湾唯一的贡生,44岁便故去,此时的杨氏只有23岁,本想也随亡夫而去,但是嗷嗷待哺的孩子而坚强生活下去。杨氏不仅将孩子抚养成人而去还勤俭持家,杨氏病重之时还省下百石谷物赠送附近的乡民。
咸丰8年(1858)因病故去,享年44岁。杨氏自张逢泰故去后守寡20余年,坚守妇道,勤俭持家,临终之际还将结余谷物分发给乡民而深得乡民们的尊敬和爱戴。杨氏去世后族人将杨氏与张逢泰合葬在一起,乡民们为感谢和纪念杨氏而筹建这座古牌坊。历经150年的风雨侵蚀和自然风化,虽说不是保存完好但还能看。正是因为有这座牌坊的存在,才显得老张湾村的历史底蕴。
张家豪宅,在老张家湾乃至整个霍州北部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豪宅,解放战争时期曾经作为临时办公场所。解放之前张家是大地主,担心在战火中遭殃就选择外逃,解放后充公将张家豪宅用作学校。90年代之前老张家湾小学曾有两百多小学生,进入本世纪初还有几十人,最后适龄儿童的减少这座小学也就停办,如今已是人去楼空。
学校停办后张家豪宅也就成为无主地产,张家还有后人,只不过在解放前已经迁往外地。再加上是大地主出身,特殊年代地主家庭出身被评为家庭背景不好,要是解放后不外逃留下来想必生活很难过下去,还不如一走了之。不知张嘉豪的原主人有没有回来过,回来后看到自家老宅如此破烂不堪有何感受。作为贫苦农民出身的我,看到如此豪宅遭到嫌弃感到挺可惜的,如是有机会能够入住此豪宅或许也只是一场梦了。
学校的教室,如果不是老张家湾小学停办,应该是一群孩子求学的最佳场所,如今就剩下破烂不堪的场景。可能是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每当看到学校的时候总想着听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老师洪亮的教书声,双眼聚精会神的盯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粉笔字。可惜这一场景已经成为过去,永远再也回不来,看到的自己残檐破壁,想到的只是失落的记忆。
这栋老房子原来是一座庙,老张家湾的原名叫大会头皆因有这座庙的存在。古代每逢大年16都开庙会,庙会就在老张家湾举行。霍州地区每年春天头一场庙会就在此举行,大会头的名字就这么而来。大会头又处在古驿道的节骨点上,来往的商人和路人犹如蜂巢般。加上庙会文化的盛行,老张家湾这座古驿站的繁荣程度可想而知。公路开通,出行方式的转变,古驿道也就失去当年的繁华,它的没落不是人为遗弃而是被时代抛弃。
离老张家湾小学不远处就是张家祖坟所在地,祖坟在年代的摧残下几乎成为平地,墓葬的附属工件散落一地,除了墓碑要是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是张家的祖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富甲一方的张家辉煌不在,最稳固的杨氏牌坊如果不加以保护,想必不久的将来就会自然坍塌。古文物消失若不在人为破坏下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损毁后想要修复已经不可能,珍惜文物人人有责,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