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冬来到比其他地方早,这是我在东北两年的体会,话说2011年8月因为命运的撮合,我来到了东北工作,开启了这一段两年的旅程。
去这个项目工作,有着自己的初心,那年五月我把不到百天的儿子和媳妇送回娘家暂住,工地位于长春至牡丹江列车运行区间的中段,从工地慢车半天到家,开车也就五个小时,这对于一个常年奔波在祖国幅员辽阔土地上的土木工程建设者而言,这种距离就属于家门口的工作了。我们四海为家,亲人在那里,家就在那里。
吉图珲客专是长吉客专的延长,是一条从长春经龙嘉机场,九台,吉林市,安图,敦化,到延吉,珲春,图们江畔的东北亚交通骨干线,结束珲(hun)春不通火车历史,开工时间在当年1月,工期只有13.5个月,那可是天寒地冻啊,老板们组织人员、机械“火线”上场,一群群福建,四川,安徽,湖南工人,四面八方,从南方暖和的工棚往这零下三十度的林海雪原赶路,负15号柴油根本扛不住夜晚的冷,没办法,上负35柴油也只能确保白天的施工。
到3月初春短短五十来天,就开辟了二十几个工作面,准备趁冰雪未融之际,炸山凿岩,争取在2011年10月底,冬季前打通全部隧道呀,为铺轨预留足够时间,这样才能为9月3的六十州庆献礼啊。可突然通知,工期由13.5个月调整为36.5个月,正常施工,不需献礼,也不需要冬季施工了。
没办法这群老板们在尚未收到任何工程款的前提下只得把工人遣散,机械,拌合站,台车全部退掉,准备开春化冻后再上人,继续施工。到了5月26日又通知要求按13.5个月工期交付,白白折腾耽误了两个多月,再次组织进场,这13.5个月对于我们这段隧道群工作来说,工期是紧张的。尤其是一座超过和一座接近两公里的隧道七个月打通,八个月搞完二衬土建,按正常是不行的。
办法当然是不计成本,不讲究科学组织,多开工作面,平导,斜井1、2、3、4疯狂平推。两个工作面变化成八个面就可以,再不行十个面,总能打完。6月3日又说不延长这两个月工期,没办法又被迫高价租赁机械,支付高工资进人,新增斜井加速。以增加工作面。大大超过变压器负荷了,于是自购柴油高价发电。小型临建大幅度的加工作面。
等到我刚去不到一个月,中秋节那天9月18日接到通知,再次要求停工,接着工期又恢复到36.5个月,准备正常冬休了。此后一年多时间都是按正常冬休五个月施工的。反反复复的折腾,损耗了大量资金。也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实那一年铁路建设的不平凡啊!何尝不是一种现状的反应呢?年初和年中是我们很艰难,忍受的时期。我们的计合工作始终围绕着对这些事件的索赔和二次经营上来,我一来就赶上了局指挥部组织的第一次工期调整大索赔。
其实不光是我们隧道,桥梁损失那才是最严重的。三月份之前购买了现浇钢模板,全部是柱子的,工期那么紧,谁也没考虑用预制梁场,大家想着来不及了,都是现浇。到了3月模板进了一半,又停下来改预制,只好退一部分模板,开始征地做梁场了,到了5月底,疯狂,再买模板,加钱买。梁场的运梁机,架桥机全来了,摆起来了,又退了。那时候随便看一座桥都是一排排吊车,钢模板,一个墩子一个,根本就不存在流水施工,就是一起施工,钢模板完一套扔一套,何其壮观啊!等到9月柱子和墩子和一部分现浇梁全部起来了,又不需要赶工,所有的柱子同一时间起来的,这些一个柱子一套的钢模板买的,梁场乱七八糟扯皮的事,全标段啊,50多亿的项目造成的损失最少不下百分之二十,本来微利的项目巨额亏损,将一个优质处级子公司几十年积攒家当,赔完了都不够。
在这危机时刻,我们计合人员,在局指挥部统一组织下,利用常规概算清理,业主投融资,股权调整之际产生的资金流,出现了充盈的瞬间,完成了第二次关键的索赔工作,获得一个多亿的补偿,这也为第一次的失败做了一个满意的交代,为第三次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有幸作为一名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了局指组织的这两次索赔,第一次是从2011年的11月至2012年的4月,我们在局指以工区为单位,各自上报,思路自定,我们也没有太多经验,实际做出来的东西大家都是把花的钱一算,干了多少活一算,赔的就是多少,报上去。和现在劳务队找项目部扯皮是一个模式,这些东西自然会存在漏洞,也存在虚构和夸大不能佐证的资料,报上去很自然,无法解释有些直接被业主拒绝了,理由基本都是你自己风险没管好,再就是价格考虑了某某,或者这就是你成本呀。
到了第二次从2012年9月一直到2013年的1月,我们这次是局指组成专家组模拟业主,标段所有工区,我们合作单位的总工,工程,计合两大部长。一共四十多人脱产集中到延边州东北亚大酒店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办公,前线局领导驻扎业主进行对接沟通,一旦某个点有松口,那这边就立马整理这个资料,比如那边沟通说可以补偿某某时间的退场费,那这边就开始,花名册,造表,收集身份证,等等做一套完全真实合理的资料装订成册,报告上来。
业主还要拿到工管中心审核,稍微有点问题就改。那量都是数千上万工人的,从进来干活,到退场,车票身份证,付款流水全部出来,这只是很小的一个问题,当时我们头脑风暴出来的索赔点有二三百个呢,拿上桌面都有一百多个呢。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复杂,伤脑,那种痛苦而又快乐的生活,让人难忘一辈子。看到最后我们全标段补偿计价下来的1.127亿,虽然没达到心里价位,但也是鼓舞人心的,这一段成果我写过一篇《浅析铁路建设项目二次经营的策略》的论文,大家可以按我现在单位在网上分享交流一下。紧张的工作,也有开心的时刻……(未完待续:一位土木工程师的心酸史,忆当年风华正茂:春游运河,秋登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