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冬,天寒地冻,此时永清县刘街乡土楼胜利村的温室暖棚里,却是鲜花吐艳,生机盎然……满棚的鲜花,铺就了群众的致富路,象征着百姓的好日子。
近日,记者跟随“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采访行,走进土楼胜利村,一览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这里,不仅有多彩的田园风光,更书写着党建引领、擎旗奋进的动人故事。
选好“领头羊”,村街走上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村街发展,关键看干部。
曾经,土楼胜利村是个传统农业村,是全县有名的破旧村,被人称为“破土楼”。当时,村庄面貌破旧,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全村人围着2600亩耕地“刨食”,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
为改变村街落后面貌,刘街乡党委把在外经商的孙少志请回村街,担任党支部书记,实施新民居建设,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让村街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村街换届以来,村“两委”干部更是干劲十足,努力带领村民致富。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磊,2012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村里当上了村干部。当时的土楼胜利村,新民居改造已经完成,但产业跟不上、集体经济不强、没有后续保障,成为制约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和大伙一块儿,干出点样子,让村街更好地发展起来。”孙磊说。
这一年,该村购买了省农科院的“河北香菊”专利,正式启动香菊种植加工产业项目。利用新民居建设节约的土地,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菊花大棚,种植了220亩香菊。项目建设的3个月时间,孙磊几乎天天吃住在工地,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
如今,土楼胜利村新建的香菊加工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以菊花为原料的中成药、饮料、香精等加工项目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年收入达1000余万元。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几年,几届班子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个比着一个干,村子美了,农民富了,曾经的“破土楼”成了美丽富裕的新农村。
做强六大产业,村民捧上“聚宝盆”
乡村振兴正当时,产业兴旺是关键。
胜利村经历过苦、经历过穷,村“两委”干部们明白:没有产业发展,没有经济收入,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为此,村党支部积极引领村街群众,将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先后壮大了紫花苜蓿种植、生猪养殖、菊王茶种植、花卉种植、有机肥加工和旅游观光六个方面的主导产业,打造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发展模式。
“我们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00个,有机蔬菜和仙客来、非洲菊等品种实现四季生产;220亩菊花刚采摘完毕,年收入达1000余万元;赏花观光、农事体验、骑马赛马,再捎上几包菊王茶,成了游客们的打卡‘标配’……”说起越做越强的产业,孙磊滔滔不绝。
为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土楼胜利村积极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在六个产业链上成立了党小组,党员带头抓发展,把方向。根据党员特长,选出小组长,配备3至4名成员,并为每个党小组设岗定责,实行党员分包农户,让党员在产业链上发挥引领作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发展壮大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党建与产业的真正融合。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使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乡亲们说:“六个产业,就是胜利村的‘聚宝盆’,能让村集体富起来,也能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经济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孙磊介绍,六大主导产业年产值5亿多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3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1年的1.2万元增长到了如今的3.2万元。
打好“幸福牌”,美好生活入眼来
行走在土楼胜利村,街道干净整洁、小洋楼排排而立,高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敬老餐厅等一应俱全;远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顾不上“猫冬”的村民正忙着花卉的养护管理……所到之处无不展示着新变化。
“我们村家家户户住楼房,家门口有班上,日子比蜜还甜,‘破土楼’变成‘幸福村’。这要是搁10年前,想都不敢想。”土楼胜利村村民沈亚南感慨地说。
农业强带动农民富和农村美。村党支部围绕“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农民身份、提高村民收入”的目标,注重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切实让乡村美、农民富成为美好现实。
实施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建设高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敬老餐厅等公共设施。
实行“龙头企业+村民就业”模式。通过技术培训,全村140名劳动力全部到农业园、村内景区务工,享受“五险”保障,并带动周边村街1000多名村民就业。采取“工资+地租”模式,让家家户户挣工资、收地租、得分红,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攀高。
选好“领头羊”,走好“绿色路”,打好“幸福牌”,让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村子美起来,土楼胜利村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阔步前行、步伐坚定。
来源:廊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