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独山县百泉镇尧梭村,一条条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一片片产业基地欣欣向荣,一个个休闲广场拔地而起……一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象,无不展露着这个美丽乡村里人们的幸福生活。尧梭村的美好生活,既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离不开广大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其中,独山县政协机关干部胡永霖,便是百泉镇尧梭村的驻村干部之一。
2017年,胡永霖到尧梭村开展帮扶工作,为了迅速掌握村情民意,她一家一家入户开展政策宣传,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并与村支“两委”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参与到尧梭村各项建设项目中来,有序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刚来村里的时候,我们组织村民召开群众会议,了解到村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好通组路,方便他们日常的生产生活需要。”胡永霖说,知悉群众对道路的迫切需求后,她与村里其他干部一起积极上跑相关部门,申请项目经费,组织村民投工投劳,通过整修、扩宽、硬化组级路,实现了水泥路组组连接,解决了村民几十年行路难、生产不便的大难题,全村1000多户3000多人受益,彻底改变了老百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门历史。
除此之外,在胡永霖的争取协调下,还申请到项目资金,改造危房83户,修建蓄水水窖3个,配备饮水消毒设备31个,新建村文化广场15个,投放垃圾箱45个,安装路灯120盏,并修缮了废弃的老旧学校,用作村委会的办公场所和群众议事的活动场所,进一步改善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干部办公条件。
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全村的经济发展便摆上了胡永霖的工作日程。胡永霖与村支“两委”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群众通过产业发展长效稳定增收。为此,他们常常下组入户、召开院坝会,做群众思想工作,为大家算清“收入账”,群众工作一次做不通,就做第二次,二次做不通,继续做第三次……一次又一次真诚的劝说,终于打动了群众,不少村民最终通过土地流转,或直接参与到种植和养殖项目中,实现了增收。
目前,尧梭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了豇豆、茄子、辣椒、水晶葡萄、珍珠李、无患子、绿壳蛋鸡等产业,涵盖了蔬菜、水果、中药材、养殖业等,同时,一个占地面积达200亩的生猪养殖场也在加紧建设中,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产业发展也正展露头角,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大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只有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才能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胡永霖深谙其道。在尧梭村,许多村民由于需要照顾家庭等原因,有务工意愿但却不能外出务工,就地就业的需求非常强烈。如何让这些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了胡永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
“村里刚好有一处废弃厂房,我们就想办法让这个‘沉睡的资产’成为村集体和老百姓增收的源头活水。”说起废弃厂房变身就业帮扶车间,胡永霖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道,当时,为合理利用这一厂房,村里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联系,由上级部门争取到广州对口帮扶项目资金,建设打造了望城社区就业帮扶车间,并引进贵州协力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发展,带动尧梭安置区居民及周边村寨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如今,废弃厂房摇身一变,成为了助推村民致富增收的“风水宝地”,470平方米的就业帮扶车间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吸纳1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就业帮扶车间建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这不就是咱们老百姓盼着的好日子嘛!”正在车间工作的吴秀英乐呵呵地说。
村子环境美了,村民兜里鼓了,大伙儿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切都让胡永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五年的驻村时光,胡永霖感触良多,“从一开始召集群众开会无人参与,到现在大家主动与我交流交心,这就是群众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胡永霖表示,下一步,自己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五个振兴”工作,继续加强防贫监测、驻村帮扶、产业发展、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奋勇向前,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胡永霖在工作
平坦宽阔的通组路
在望城社区就业帮扶车间工作的群众
村文化广场
胡永霖走访群众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盛男
编辑 韦万利
编审 张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