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友(心系远山)
济南是一座浮在泉水上的城市。据2021年9月8日,济南市公布的最新数据,全城共有泉水950余处。千泉之城名副其实。泉水,是济南的灵魂。
在本次寻访名泉活动中,每当我乘车出行在南部山区,都会看到以泉命名的村庄:水泉、玉泉、突泉、东泉、西泉、南泉、中泉……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南部山区几乎村村有泉,这些已不足为奇。
真正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济南老城区内的泉。在老城区不大的范围内,竟分布有150余处泉水。其中全市10大泉群中就有4大泉群,72名泉中有34处名泉,集中于市中心地带。百泉争涌,泉流成河,河流成湖。老城区成为泉水最密集、涌水量最大的一片泉水区。
这么多的泉水,是怎么形成的呢?
概括说,可以归结一句话:跨经十路的地下水遇“天窗”而成泉。
大致说,济南的泉水,是由南部山区聚集的岩溶水,自南往北运动,在市区受到隔水的灰长岩体阻挡,水位抬高,沿灰岩裂隙通道涌出地面,形成泉水。
具体地说,济南泉水的形成,与以下三个因素密不可分:
其一、
山地、平原相交的地势
济南位于泰山背斜北翼的济南单斜构造区,地势南高北低,南为泰山余脉山区、丘陵,至市区为山前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交接带,岩层呈3一15度倾角向北倾斜,高差达500余米,由山区到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其二、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岩溶水
济南泉水补给区为南部山区,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者相互转化形成。而这一地区主要为石灰岩地层,由大气降水而形成的地表水、地下水可在这一地层储存和运动,形成岩溶水。同时,覆盖在这一片区域上部的松散土层较薄,也十分有利于岩溶水的形成。
其三、
地下不同岩层交错的地质构造
济南地区的地下地质岩层分布,由南往北依次为,太古界泰山群花岗片麻岩、寒武一奥陶系石灰岩、二叠系砂页岩。这些可溶性灰岩,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构成大量地下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为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网道。遇大气降水后,大量地表水渗于地下,沿溶沟、暗河等地下网道由南往北潜流。而济南市区北部为燕山期辉长岩一闪长岩侵入体,岩质坚硬,为不透水岩层,潜流的地下水到此受阻,大量汇聚,在水平运动强大压力下变为垂直向上运动,穿过岩溶裂隙,夺地而出,形成千姿百态的天然涌泉。
2022.1.13于泉城济南
作者简介: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莒县人,大专文化,1970年12月入伍,1984年1月集体转业至中铁十四局党务部门工作。爱好文学,喜欢读书,有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刊和各大网络平台刊发。
编辑:奎先达坂西《青烟威文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