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岩村是太行山区井陉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小到百度词条上连一个字也没有。看来这个村不仅没有出过有名的志士名人,或许连历史也没有多少年。
发现红土岩村首先是看到了村外的栈道桥,这座桥被驴友们拍的几乎成了网红桥,但是知道这个地方的人却不多,甚至被人误认为是一个破落景区的遗物。实际上这座桥对于红土岩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山区土地寸土寸金,而这座桥正是为了对面山坡上的梯田而建的。
红土岩村并没有村名所说的红土,甚至也没看到红色的岩石。小村建在一条山沟的两侧山腰上,中间的山沟留给了夏日的山洪。山村很小,大概也就是几十户的规模。
太行山区不长成材的木料,石材倒是随地可取,因此太行山里的人建的石窑颇具特色:从外边看像是石屋,进去再看却是窑洞,冬暖夏凉、坚固耐用。
红土岩的石窑建在山沟的南北两侧,按道理说北坡要暖和些,但是却没多少人家,大部分都住在了南坡。两个山坡上的人可以说是朝夕鸡犬相闻,随不能说是老死不相往来,腿脚不便的话见个面也有点难度。
村西头有一眼石塘,是上个世纪中期建造的,功能在于夏季山洪下来时蓄水使用。村内的人畜洗涮、浇灌、煮饭都是它了。应该说相比解放前有了极大的改善,比靠天吃饭要好很多。
我正在专心拍这眼石塘,忽听有人好像是喊我,过去一看是位年近七旬的老者,他问清我的来历后自我介绍说:我是村里防疫防火人员,1952年生人,比你大点——呵呵,快言快语——山里人啊!
可能是缘分吧,等我上坡进了村后,看到一眼三间的石窑,推门进去又是他老人家。热情的邀请吃他刚煮熟的红薯面面条,虽然口水直流,还是婉拒了,毕竟人家只做了自己一份。他自豪的说:我有一亩地,吃喝不愁;每年还能收150斤花椒,也能换点零花钱。他看我在拍门,自豪的指着上面的窗棂说:那可是老东西儿。
在他的灶火间我看到了老人烧饭用的石灶,应该是祖上传下来的,至今仍在使用。山里人倒也不发愁柴禾,上山捡捡也就够用了。
红土岩是个清净之地,南北两坡各看到一位老人,走遍山村不闻鸡犬之声,更别说有养猪的了,毕竟猪吃的比人还多。可是让你想不到的是,周边山里有许多的山沟被人承包,据说都是专门养黑毛猪的,而且挂着牌子:“散养黑猪基地 禁止进入”,呵呵——看来咱们石家庄人吃的猪肉还是很环保天然的呀。